秋夜寒凉,瑶光阁内的烛火最终熄灭,沉入与窗外无异的黑暗。
我与阿姊的交谈,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过后,水面复归平静,但那沉重的压力,却已悄然沉积在心底,难以消散。
接下来的日子,镇国公府笼罩在一种奇异的氛围里。
外界的恭贺依旧如雪片般飞来,门庭若市,觥筹交错间,满是“天作之合”、“门当户对”的赞誉。府内仆役行走间更是小心翼翼,生怕触动了主子们敏感的心绪。
父亲姜烈变得更加沉默,除了处理必要的公务和京营整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书房,眉宇间常带着深思。
母亲林峥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为阿姊筹备嫁妆上,她亲自清点库房,挑选衣料首饰,事无巨细,仿佛想通过这忙碌来掩盖内心的忧虑与不舍。
只是偶尔在无人时,我看着她会对着阿姊幼时穿过的小衣怔怔出神。
大哥是情绪最外露的一个。他虽不再像宫宴当晚那般愤慨直言,但那股憋闷之气显而易见。
演武场上,他练枪的力道更猛,呼啸的破空声带着无处发泄的烦躁。有时他会拉着我,闷声问:“小妹,你说大妹她……真的甘心吗?”
我无法回答,只能陪着他默默站着。
而风暴中心的阿姊姜瑶,却成了府中最“正常”的人。
她依旧黎明即起,练武不辍,甚至比以往更加刻苦。她开始翻阅宫中礼仪典籍,了解东宫规制,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在研习一门新的学问。
礼部派来的教习嬷嬷,对她那冷清的气质和一丝不苟却毫无热忱的学习态度,既挑不出错处,又觉得难以亲近。
只有我知道,阿姊的平静之下,是怎样的暗流汹涌。她并非认命,而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为即将到来的、全新的“战场”做准备。
她在熟悉环境,熟悉规则,磨砺爪牙。她将嫁入东宫视为一场不能失败的任务,而非寻常女子的归宿。
一日午后,我替母亲给阿姊送新拟的嫁妆单子,走进瑶光阁的小书房,见她正对着一幅摊开的东宫简图凝神。图上用朱笔标注了一些不起眼的通道、侍卫轮值区域,甚至还有几处水源和库房的位置。
“阿姊……”我轻唤一声。
她抬起头,眼中并无意外,将图卷起,神色如常:“母亲拟的单子?放着吧。”
我将单子放在桌上,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阿姊是在……熟悉环境?”
姜瑶端起手边微凉的茶,抿了一口,淡淡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东宫不是边关,但道理相通。多知道一分,日后便少一分被动。”
她的冷静让我心惊,也让我心疼。“阿姊,一定要如此……算计吗?”
她看向我,目光深邃:“璃儿,你觉得父亲在战场上,是靠运气还是靠算计?母亲统领青鸾卫,是靠仁德还是靠谋略?这世间,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位置,天真活不下去。我不算计人,却不能不防着被人算计。” 她顿了顿,语气放缓了些,“况且,我答应过你,会好好的。”
我看着她清亮却坚毅的眸子,知道任何宽慰的言语都是苍白的。她早已选择了自己的路,一条布满荆棘却必须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