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突然,也下得凶猛。
阮语站在图书馆的玻璃门内,望着外面如注的暴雨,轻轻叹了口气。她将怀中刚借的几本书又抱紧了些,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最上面那本《看不见的城市》的书脊。六点半,这场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儿停不了,而她没带伞。
"看来我们同病相怜。"
一个低沉的男声从身侧传来。阮语转头,看到一个高瘦的男人站在她旁边,同样望着窗外的大雨。他穿着简单的深蓝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他的侧脸轮廓清晰,下颌线如刀削般利落,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上还沾着几滴雨水。
阮语微微点头,不知该如何接话。她向来不擅长与陌生人交谈。
"你手里那本书,"男人指了指她怀中的《建筑的诗学》,"很难得见到有人对这类专业书籍感兴趣。"
阮语低头看了眼自己借的书,有些惊讶:"你也读过?"
"不仅读过,还做过读书笔记。"男人笑了笑,眼角浮现几道细纹,"我在A&D建筑设计公司工作,周暮沉。"
"阮语,我在出版社做编辑。"她下意识回答,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竟如此自然地告诉了陌生人自己的名字和工作。
周暮沉点点头,目光落在她怀中的书上:"卡尔维诺和建筑理论,有趣的组合。"
"只是个人爱好。"阮语感到耳根有些发热,"我负责文学类图书,但对建筑一直很感兴趣。"
"那更巧了,我学建筑,但私下最爱读文学。"
两人相视一笑,窗外的雨声似乎变小了些。
周暮沉看了看手表,突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把黑色折叠伞:"给你用吧,我记得天气预报说这雨要下到晚上。"
阮语连忙摇头:"不用了,我可以等雨小一点..."
"我公司就在对面大楼,跑过去就行。"他已经将伞塞到她手里,"再说,书淋湿了多可惜。"
不等她再次拒绝,周暮沉已经推开图书馆的门冲进了雨中。阮语愣在原地,看着那个高瘦的身影在雨中奔跑,深蓝色衬衫很快被雨水浸透,贴在背上。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伞,发现伞柄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周"字。
回到家后,阮语将伞小心地晾在阳台上。她翻开《建筑的诗学》,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借书卡,上面整齐地列着几个名字,最后一个正是"周暮沉",后面还写着他公司的详细地址。
一周后,阮语站在A&D建筑设计公司的前台,手里拿着那把已经晾干的折叠伞。前台小姐告诉她周工正在会议室开会,建议她在大厅等一会儿。
透过玻璃墙,她看到周暮沉正在和几个人讨论什么,面前摊开着大幅图纸。他比那天雨中看起来更加严肃,眉头微蹙,手指在图纸上划过,不时写下几个数字。他换了件灰色毛衣,眼镜后的目光专注而锐利,与那日在图书馆的随和判若两人。
会议似乎结束了,其他人陆续离开。周暮沉独自站在图纸前,揉了揉太阳穴,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药瓶,倒出两片吞下。
阮语犹豫着是否该上前打扰,却见他已经抬头看到了她,脸上浮现出惊讶,随后是掩不住的喜悦。
"阮语?"他快步走出会议室,"你怎么来了?"
"来还你的伞。"她举起手中的黑伞,"顺便...谢谢你那天帮忙。"
周暮沉接过伞,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温热的触感让阮语心跳漏了一拍。
"其实不必专程送来。"他说,但眼角的笑意暴露了他的高兴,"正好,我在做一个社区改造的小项目,要不要看看?也许能给你这个建筑爱好者一些灵感。"
阮语点点头,跟着他走进会议室。图纸上是一个老旧的社区规划,周暮沉正试图在有限的预算内为居民创造更多公共空间。
"这里原本是垃圾堆放区,我想改造成一个小花园,但居民们更想要一个可以晾晒被子的实用空间..."他指着图纸一角解释道。
阮语凑近看了看,突然指着一处:"如果把花坛设计成阶梯式的呢?下层可以晾晒,上层种花,中间用矮墙隔开,既美观又实用。"
周暮沉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太好了!"他迅速在图纸上勾画起来,"而且成本增加不多..."
他们就这样讨论起来,当阮语抬头看钟时,发现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
"我该回去了,"她有些不好意思,"耽误你这么多工作时间。"
"恰恰相反,你帮了大忙。"周暮沉真诚地说,"要不要一起吃晚饭?就当是感谢你的专业咨询。"
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但这次,阮语一点也不担心没带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