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保持开放的心态。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虚心向同行请教,向学生学习,从实践中不断善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怀,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你用行动去践行,用时间去沉淀。它将是你作为一名教育者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你面对教育挑战时最坚实的后盾。
二、要具备学生主体意识,否则你的教学将是无效的灌输
教师资格面试中,试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很多考生在试讲时,往往会犯一个错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讲,而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他们的课堂设计可能很美,知识点讲解很清晰,但整个过程仿佛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缺乏学生主体意识的表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是被动的容器。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
缺乏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往往是无效的灌输。学生没有参与感,没有主动思考的机会,他们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即使教师讲得再好,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面试中,考官非常看重考生的学生主体意识。他们希望看到你在试讲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反应,设计学生参与的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一个优秀的试讲,不是看你讲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
我曾经见过一个考生试讲《狼和小羊》这篇课文。她非常认真地备课,PPT做得也很精美。在试讲时,她从头到尾都在讲述故事内容,分析段落大意,讲解生字词。整个过程,她几乎没有与“学生”互动,也没有设计任何让“学生”思考或讨论的环节。
而另一个考生,同样是试讲这篇课文。她首先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课文时,她会适时地停下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狼和小羊的不同性格。她还会设计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她还会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寓意,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发。
两相对比,哪个试讲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一目了然。后者的试讲,让考官看到了她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如何在面试中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首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多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比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机会与同伴交流,有机会亲自动手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