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是个深居简出的老中医。家里人总说他脾气古怪,让我没事少去打扰。我打小就听话,加上住得远,和爷爷并不亲近,也从没对外人提过家里的这些事。
那年我大一,刚满二十,学校安排了一次社区服务,我和几个同学被分派去拜访社区里的独居老人。谁知刚敲开门,屋里的老人就盯着我,嘴里喃喃地说了一句让我后背发凉的话:来了就好,这一步总算是等到了。
——
2019年,我刚进大学校门,系里就组织了一次社区志愿服务。为了让大家都能参与,辅导员让我们自己组队,然后按照社区名单随机分配。
我和两个室友组了一队,抓阄抓到了绿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给了我们一份名单,上面写着我们要拜访的老人信息。我的那一份,赫然写着一个名字:陈怀德。
陈怀德,据说是社区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人,很少出门,性情孤僻。社区的工作人员只说让我们去看看,问问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登记一下情况就行。
去之前,我特意问了问社区里有没有关于这位老人的其他信息。一个在这干了十几年的阿姨想了半天,只记得陈怀德年轻的时候好像是个医生,后来不知道怎么就退休了,一个人住,没听说有什么亲戚。
过了几天,我挑了一个周末的下午,和室友一起按地址找到了绿园社区。社区不大,都是老旧的居民楼,陈怀德家在七号楼一层。
走到七号楼前,我们看到一楼的窗户紧闭着,像是很久没开过。我们敲了敲门,等了一会儿,里面没有任何动静。正当我们以为老人不在家准备离开时,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的老人。他穿着一件泛黄的旧中山装,眼神浑浊,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他没有看我的室友,而是直勾勾地盯着我,那眼神里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古怪。
“你来了。”老人沙哑着嗓子说,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封已久的疲惫。
我愣住了,下意识地回答:“陈爷爷,我们是学校来做志愿服务的。”
老人没有接我的话,只是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然后缓缓地开口:“等了这么久,总算是等到了。”
我感到一阵莫名其妙,室友也面面相觑。老人仿佛没看到我们的疑惑,侧身让开了门:“进来吧。”
我们忐忑地进了屋。屋里光线很暗,弥漫着一股陈旧的药草味和霉味。家具都很老旧,墙上挂着几幅泛黄的画,看不清画的是什么。
老人招呼我们坐下,然后自己慢慢地坐到了对面的椅子上。他没有问我们的来意,也没有问学校的事情,只是又开始盯着我看。
“你的眼睛……”老人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她一样。”
我更加困惑了。我的眼睛?我和谁一样?
室友见气氛有些不对劲,赶紧上前打破沉默:“陈爷爷,我们是来了解您生活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比如买菜、看病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