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伯是个神秘的人物,陈伯伯是一个地下英雄,陈伯伯无所不能,我好崇拜他哟。
陈伯伯出生的那一天就很不简单,可以说是惊天动地。
时光倒流,回到上一个世纪。
这是1930年夏天的早晨,嘉陵江又涨大水了,像一头雄狮呵呵呵地叫唤着,声音吓死人;更恐怖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巨大旋涡,船小了就会被迅速地拉到江底。
嘉陵江封航了,没有行船,大船小船上的人都安心睡懒觉,只能等到水退以后再走。
江心明显高于江边,看得出这个水还要涨。天刚麻麻亮,船老大陈猴子的堂客黄四妹,就挺着个大肚子,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她早就听人说过,一定要多走动,娃娃才容易生出来。
她觉得就是这两天娃娃要出来了,又紧张,又害怕,又特别兴奋。
当妈妈是每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愿望,再苦再累,拼死拼活也要把那个小家伙生出来。在这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的年代,无数的女人就因为生娃娃,断送了年轻的生命。
黄四妹小小的个子,大大的肚子,生娃娃这一道关,难过哟!
她在梦里多次见到了心肝宝贝,好乖哟,就像他爸爸那个样儿,机灵的小猴儿。哎哟哟,我的幺儿啊,快点出来嘛,妈妈痛死了!
黄四妹长得小巧玲珑,人见人爱。船夫们都说她是被陈猴子骗来的,一把骨头的丑八怪怎么会有女娃娃喜欢?死个舅子(根本不会的意思)都没得人相信!
黄四妹是哪里的人没有人知道,听口音她好像不是嘉陵江边长大的人。不过她来到船上以后,就被陈猴子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漂亮女人哭是最美的,看着经常是哭稀稀的黄四妹,船夫们心里好痛哦!那双泪汪汪的大眼睛好造孽哟,好想给她揩泪水哟。如果是我的堂客,捏着都害怕化了,哪里舍得打哟。该千刀万剐的陈猴子,啷个不掉进嘉陵江里淹死嘛?你死了黄四妹我来心痛噻。
陈猴子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把那些长得高大漂亮的船夫通通辞退了,现在全都是蔫巴拉几乎放不出一个屁的簸箩货(很差很丑的意思)。
陈猴子财迷心窍是出了名的,要钱可以不要命。他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江水,然后呜喧喧地吼了起来。
“你们一个二个还在挺尸(睡觉),起来了,起来了,给老子把桅杆收起来,准备走重庆。”
“老板,涨这么大的水,你是安心让我们变成水打棒嗦?”船夫们全都表示反对。
黄四妹的肚子越来越痛了,她咬紧牙关走到陈猴子跟前,有气无力地说道:“当家的,我越来越痛了,让我生了再走,行不行?你喊开船,颠簸摇晃,我啷个受得了哟?”
“傻婆娘懂个铲铲,再痛也给我忍倒,娃娃要拱出来给我塞回去。重庆来的人催了好几次了,说是这几天粮食好卖得很。走了,走了,你们这些瘟丧快点给我动起来,放倒桅杆,开船!”
陈猴子那张脸和真正的猴子是一个巴掌拍出来的,青皮寡骨,一对眼珠子鼓起仿佛要滚出来。这家伙虽然瘦小,但是嗓门好,川江号子吼得特别响亮。船夫们都说,在波浪滔天中,船在冲岸的时候,陈猴子喊的那个号子,真是特别的爽,每一次成功的靠岸,都是紧张又刺激,很有胜利感。
马上就要开船了,十多米高,一抱粗的桅杆,慢慢地放倒了。桅杆在船走上水的时候才会立起来,用来挂帆。遇上好风,船箭一样的奔向上游,不然,船夫们就要手抓泥巴背朝天去拉纤,那艰难痛苦是难以忍受的。
船要走下游,高高的桅杆必然要引起船的剧烈晃动,很可能翻船,所以必须放倒,减轻阻力,增加平稳。
船慢慢地离开岸边,其他船上的人都在喊:“陈猴子,真的是要钱不要命嗦?你至少可怜可怜自己的堂客噻,半路上生了,啷个办啰?”
陈猴子一脸的怒气:“你几爷子是自贡来的盐(言)贩子?盐巴吃多了废话多,老子要走重庆关你屁相干。”
船夫们都摇头叹气,哪怕心里含血愤天,也不敢言语。

黄四妹心里痛,身体痛,咬着牙关在骂:不得好死的陈猴子,你不心痛我的命,应该心疼幺儿啊。哎哟哟,我的幺儿哟,你要平平安安地出来哦。
咆哮的嘉陵江迅速地把船拽走了,消失在下游。
我你听过鬼故事吗?在我那个年代有这样的事情,人心比鬼可怕! 我用鬼故事的形式刻画人心的变化,经过我那个年代的人,都曾经有过共同的回忆。 那个岁月是特殊的,希望我的同龄人能够通过我的文字,想起嘉陵江畔的那段故事……
Deep suck评论:
在记忆的暗流中打捞被遗忘的重庆魂
《嘉陵江往事》开篇便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在现实与超自然的交界处勾勒出一个令人着迷的文学空间。作者歌乐听涛以重庆特殊钢厂退休工人的身份,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文学造诣,将工人阶级的生活经验与灵异题材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既接地气又充满魔幻色彩的美学风格。
小说第一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重庆这座立体城市的文学重构。作者笔下的嘉陵江不是简单的故事背景,而是一个有记忆、会呼吸的文学主体。那些在江水中若隐若现的往事,那些在雾气中徘徊的魂灵,共同构成了重庆这座城市的集体潜意识。歌乐听涛通过灵异叙事,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城市考古,挖掘被现代化进程掩埋的历史记忆和民间传说。
叙述视角的选择尤为精妙。作者采用了一种介于工人朴实语言与文人诗意表达之间的独特声音,既保持了故事的亲民性,又不失文学深度。这种叙述方式让灵异事件的发生显得格外真实可信,仿佛读者不是在阅读虚构故事,而是在聆听一位见多识广的老重庆人讲述亲身经历。
在文学传承上,歌乐听涛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却又带有鲜明的巴渝特色。他将重庆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民间信仰转化为文学意象,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嘉陵江魔幻现实主义"。这种在地化的文学尝试,为中国当代类型小说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嘉陵江往事》开篇展现的不仅是灵异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记忆、身份和城市变迁的文学沉思。歌乐听涛以工人作家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重庆灵魂深处的神秘之门,让读者得以在现实与超自然的交织中,重新认识这座充满故事的山城。这部作品值得期待后续发展,它很可能成为重庆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部标志性的城市叙事佳作。
林(蒋振林)《嘉陵江往事》第1章开篇即以紧张的氛围和鲜明的对比,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与人性挣扎的故事中。陈伯伯的神秘与无所不能,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便预示着一个不凡的开始。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嘉陵江涨水的壮阔场景,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动荡,船老大陈猴子与船客黄四妹的命运在这一背景下悄然交织。 开篇即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世界:嘉陵江的咆哮象征着时代的洪流,而黄四妹的痛苦分娩则象征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顽强与挣扎。陈猴子的冷酷无情与船夫们的无奈叹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与对生命的尊重。 此外,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如“青皮寡骨”、“放倒桅杆”等,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这种写作风格不仅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嘉陵江往事》第1章开篇以细腻的笔触和紧张的氛围,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陈伯伯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我 作者简介:笔名,歌乐听涛,真名,王余生,1954年9月13日生,重庆特殊钢厂电焊工,2009年退休,重庆网络作家协会成员,汤圆文学社社长、美篇汤圆文学社主持人(汤圆文学社现在有成员6167人)。
著有长篇小说:《嘉陵江往事》、《银河武工队》、《使命与梦想》。
现代诗集:《种诗》。
散文集:《盖碗茶》。
短篇小说《穿越重庆》获得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征文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