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雨蜷缩在床角,手机屏幕的蓝光映在她泪痕斑驳的脸上。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车流如常穿梭,世界运转得如此理所当然,仿佛只有她的心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她颤抖的手指悬在"确认注销"按钮上方,脑海中回放着半小时前"星空点唱厅"直播间里那句刺耳的话——
"小雨是不是嘴巴欠陈舟收拾啊?"离山带着笑意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紧接着是其他听众一连串的"哈哈哈"刷屏。
那一刻,程小雨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她只是像往常一样,在点歌时半开玩笑地打了一句"最爱陈舟的声音了,没有陈舟的歌我活不下去",这本是直播间里再平常不过的互动。
但离山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精准地刺中了她最脆弱的部分。
"啪嗒",一颗泪珠砸在手机屏幕上。程小雨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注销键。账号"雨夜听筝"——这个她在"星空点唱厅"活跃了整整两个月的身份,就这样消失了。接着她长按应用图标,看着那个星空背景的话筒标志在"卸载"的提示中化为虚无。
做完这一切,程小雨把手机扔到一旁,整个人滑进被窝。黑暗中,大学时被室友孤立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她们说她"装清高",说她"不合群就滚出去"。她以为毕业后逃离了那座城市,那些伤害就会留在过去。
直到今晚,她才明白,有些伤口从未真正愈合。
"我不是那种人..."程小雨把脸埋进枕头,声音闷闷的,"我明明知道他有家庭..."
陈舟是"星空点唱厅"最受欢迎的主播之一,三十出头,声音温暖得像冬日里的热可可。他会在深夜档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念听众的留言,偶尔分享自己和妻子的小故事。上个月一次直播中,他提到女儿刚上幼儿园,程小雨才惊觉自己每天等待的声音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从那以后,她刻意保持距离,不再在陈舟的时段点歌,只是偶尔在其他主播那里活跃一下。她喜欢点唱厅的氛围,喜欢那些素未谋面却因音乐而联结的灵魂。在这里,内向的她可以躲在ID后面,做那个开朗健谈的"雨夜听筝"。
"不是一个圈子的不要硬融。"程小雨喃喃自语,这是她注销前打在公屏上的最后一句话。离山的话让她突然看清,自己以为的"融入"在别人眼里或许只是可笑的自我感动。
第二天清晨,程小雨顶着红肿的眼睛去上班。她是图书馆的管理员,这份安静的工作很适合她。整理书架时,她刻意避开了音乐区——那里有太多点唱厅里播放过的曲子。
午休时间,同事小林凑过来:"小雨,你眼睛怎么了?"
"过敏。"程小雨勉强笑笑,低头扒拉着饭盒里的饭菜。
"对了,你之前不是总听那个网络点唱厅吗?"小林突然说,"昨晚有个主播在找'雨夜听筝',说联系不上她,挺着急的样子。"
程小雨的筷子停在半空,心跳突然加速:"...哪个主播?"
"好像姓陈?声音特别好听那个。"
程小雨感到一阵眩晕。她没想到陈舟会注意到她的消失,更没想到他会公开寻找她。这意味着什么?愧疚?还是...
"我不听了。"她生硬地回答,"那都是浪费时间。"
下班回家后,程小雨鬼使神差地重新下载了软件。她注册了一个新账号"匿名用户",悄悄进入点唱厅。陈舟的声音立刻涌入耳膜,比记忆中更加疲惫。
"...昨天有位老朋友突然离开了,ID是'雨夜听筝'。"陈舟的声音低沉,"如果你正在听,我想为离山不当的玩笑道歉。那只是我们主播之间的行话,绝无恶意。"
程小雨咬住下唇,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衣角。
"小雨,你点的每一首歌我都记得。《星空》《夜曲》《雨巷》...你说过这些曲子让你想起家乡的夏夜。"陈舟轻轻叹了口气,"点唱厅少了你的留言,冷清了许多。"
公屏上,其他听众纷纷留言:
【小雨快回来吧】
【离山就是嘴欠,别往心里去】
【我们都想你】
程小雨的视线模糊了。她没想到自己会被记得,会被需要。在这个拥有上万听众的虚拟空间里,她原以为自己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正当她犹豫要不要发点什么时,一条私信突然弹出。发信人:陈舟。
【是你吗,小雨?IP地址显示是同城。】
程小雨倒吸一口冷气,慌忙退出软件。他怎么找到她的?IP地址?这不就相当于在人群中被人一把抓住手腕吗?她的手指悬在卸载按钮上,却迟迟按不下去。
手机震动起来,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程小雨犹豫再三,还是接了起来。
"小雨?"是陈舟的声音,真实得令人心颤,"抱歉这样找你,但我必须亲口道歉。"
"你...你怎么有我的电话?"程小雨声音发抖。
"平台后台能看到注册手机号,虽然只有前三位和后四位显示,但结合同城IP...我找了所有可能的人。"陈舟语气诚恳,"我知道这很冒犯,但离山的话真的伤害了你,对吗?"
程小雨的眼泪再次决堤。她捂住嘴,不想让对方听到自己的啜泣。
"小雨,离山那句话是我们主播之间的玩笑话,意思是'需要陈舟来管管你',因为他觉得你太活泼了。"陈舟解释道,"绝不是...绝不是暗示你有什么不当行为。老天,我妻子都知道你,她说你点的歌品味很好。"
"你妻子?"程小雨愣住了。
"对,她有时会听我的直播。上周她还说'那个雨夜听筝点的《月光》真好听'。"陈舟的声音温暖起来,"小雨,你不知道你对点唱厅多重要。很多内向的听众因为你活跃的留言才开始发言,你创造了那种让人安心的氛围。"
程小雨想起那些深夜,她鼓起勇气发出的每一条留言,收到的每一个点赞。原来她不是孤军奋战,原来她的存在确实照亮过某些角落。
"我...我被校园霸凌过。"程小雨突然开口,自己都惊讶于这份坦白,"他们说我装清高,说我假正经。离山的话让我感觉...历史重演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我妻子大学时也被孤立过。"陈舟轻声说,"所以她特别理解你这样的女孩。小雨,网络可以很伤人,但也可以很温暖。点唱厅需要你,不是因为'雨夜听筝'多活跃,而是因为你本身。"
那天晚上,程小雨重新登录了原来的账号。收件箱里有37条未读消息,来自点唱厅的听众们。她一条条读完,然后点开了陈舟的晚间直播。
当熟悉的《星空》前奏响起时,程小雨在公屏上打下一行字:
【谢谢你们记得我。这首《星空》,送给所有曾被言语伤害过,却依然相信善良的灵魂。】
陈舟的声音带着笑意:"欢迎回家,小雨。"
程小雨抹去眼泪,第一次感到虚拟世界传来的真实温度。她明白了,重要的不是融入哪个圈子,而是找到那些愿意理解你、尊重你的人。而这些人,可能就在下一首歌的旋律里,等待与你相遇。
程小雨坐在窗边,手指轻轻摩挲着手机边缘。距离陈舟找到她已经过去一周,这一周里,她每晚都会回到"星空点唱厅",听歌,留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有些东西终究不一样了——每当离山的声音出现,她就会不自觉地绷紧后背,那些欢笑的表情包再也发不出去。
今晚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像是被人仔细擦拭过一般明亮。程小雨深呼一口气,点开了点唱厅的界面。陈舟正在读一首听众的来信,他的声音依然温暖,却带着一丝她从未注意过的疲惫。
"今晚,我想点一首歌。"程小雨在对话框中打下这行字,又删掉,重新输入:"可以为我播放《再见二丁目》吗?这是'雨夜听筝'的最后一首歌。"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公屏立刻有了反应:
【小雨怎么了?】
【为什么要最后一首?】
【别走啊我们舍不得你】
陈舟的声音停顿了两秒:"...确定是《再见二丁目》吗,小雨?"
"是的。"程小雨回复,"请播放杨千嬅的版本。"
当钢琴前奏响起时,程小雨闭上眼睛。这首歌讲述的正是关于告别与释怀——"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她想起这两个月在点唱厅的点点滴滴:第一次鼓起勇气点歌时手心的汗水,收到其他听众点赞时小小的雀跃,深夜失眠时有陈舟的声音陪伴的安心...
"小雨。"一个陌生的ID突然跳进私信窗口,消息来源显示"离山的小话筒","听说你要走了?那天的话我道歉,就是开个玩笑,别往心里去。"
程小雨盯着这条消息,胸口泛起一阵酸涩。这样轻描淡写的道歉,仿佛她两周来的痛苦只是小题大做。她慢慢打字:"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玩笑对说的人只是随口一句,对听的人却是扎在心上的一根刺。"
对方正在输入的状态闪烁了很久,最后只回了一句:"对不起。"
"我不原谅你。"程小雨发出这句话时,手指没有一丝颤抖,"但不是因为恨,而是我要记住这种痛,以后绝不这样对待任何人。"
歌曲进入尾声,程小雨在公屏上打下长段留言:
【谢谢陈舟,谢谢每一位记得我的朋友。点唱厅是我第一次感到被接纳的地方,我会永远珍惜这段回忆。但我该回到我的世界了,那里或许没那么热闹,却是我能够呼吸的地方。再见时,希望我们都成为了更好的人。】
陈舟读完这段话,罕见地沉默了片刻:"小雨,能再给我们一分钟吗?"
音乐停止,点唱厅里突然安静下来。接着,一段录音被播放出来——是程小雨这两个月来点过的所有歌曲的混剪,《星空》《夜曲》《雨巷》《月光》...那些旋律交织在一起,像一场精心准备的告别礼物。
"这是我和几位听众一起做的。"陈舟的声音有些哑,"无论你在哪里,这些音乐永远属于你。"
程小雨的眼泪无声滑落。她打开文件传输助手,将一份精心整理的歌单发给了陈舟:"请转交给你妻子,她说喜欢我的歌单,这些是我最近发现的宝藏歌曲。"
做完这一切,她退出账号,卸载软件,但这次没有注销。就让"雨夜听筝"安静地躺在服务器某个角落吧,像一本合上的书,记载着某个女孩短暂而勇敢的绽放。
第二天清晨,程小雨经过一家音乐培训机构时停下了脚步。玻璃窗上贴着"暑期声乐班招生"的海报。她推门而入,在前台惊讶的目光中轻声说:"我想报名,学习用真实的声音唱歌。"
与此同时,她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我是陈舟的妻子。谢谢你送的歌单,它们很美。如果你愿意,每周三下午我都在城南咖啡馆写生,那里钢琴师弹的《星空》你会喜欢。——一个同样喜欢在音乐里躲雨的人】
程小雨微笑着将手机放回口袋。她知道了,有些告别不是结束,而是为了用更真实的姿态重新开始。
而在"星空点唱厅"的后台系统里,"雨夜听筝"的账号被永久保留了点歌权限。陈舟每周都会用这个账号点一首《星空》,仿佛那个害羞的女孩从未离开。偶尔有新听众问起这个神秘ID,老听众们就会说:"那是一个很会选歌的女孩,她教会我们言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