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微臣刚回京城,百废待兴,实在不想考虑这些私事。如今只想一心一意,辅佐陛下,治理我大唐江山,以报答陛下之恩,旁的事……不想去多想。”
晚晴静静地看着他,从他紧蹙的眉头和紧抿的唇角,她便猜到了他心中所想。
也好。
她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对自己余情未了,那便意味着,这世上又多了一个会真心实意守护她的人。
想到这里,晚晴便不再坚持,淡淡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宫也不再勉强。”
气氛再次陷入尴尬的沉默。
李恪觉得,自己在这里多待一息,都是一种煎熬。他怕自己再不走,就会做出什么失控的事来。
“娘娘若无他事,微臣便先行告退。”他匆匆地又是一个长揖,几乎是落荒而逃一般,转身大步离去。
晚晴没有再叫住他。她只是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
那背影,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仓皇与孤寂。
晚风拂过湖面,吹乱了她鬓边的碎发,却抚平了她的心绪。
七年光阴,于帝王家,不过是史书上轻描淡写的一笔,转瞬即逝。
大唐的江山在李治手中,非但没有半分衰败,反倒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盛景,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
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朝野上下,再无人敢将这位年轻的君主与先帝比较,言语间皆是发自内心的称颂。
当然,世人大多不知,这煌煌盛世的背后,立政殿里的那位皇后,功不可没。
她以女子之身,却有着不输于任何朝中重臣的眼界与谋略。而吴王李恪,亦是陛下最得力的臂助,他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将满腔才华尽付于江山社稷,成了李治最信任的宗室。
多年来,三人都默契地维系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共同守护着这片繁华。
暮春午后,御花园的梨花开得正好,千树万树,如云似雪。惠风和畅,吹得一地落英。
石凳上,李治小心翼翼地将一个软垫铺好,才扶着身怀六甲的晚晴坐下。她如今身子愈发沉重,行动间都带着几分慵懒。
“慢点。”李治的声音里满是化不开的柔情,他坐在一旁,捻起一颗晶莹剔透的紫葡萄,修长的手指灵巧地剥去果皮,将那饱满的果肉送到晚晴唇边。
晚晴含笑吃了,酸甜的汁水在口中漫开,惬意地眯起了眼。
不远处的草地上,两个穿着精致罗裙的小女孩正拿着捕网,追逐着蹁跹的彩蝶。
年长一些的是昭华,已是十二岁的少女,身姿亭亭,眉眼间依稀有了晚晴当年的清丽模样。她动作轻灵,每一次挥网都恰到好处。
另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不点,则是皇帝与皇后的嫡女,五岁的琼华公主。
琼华年纪小,腿也短,吭哧吭哧地跟在姐姐身后,却总是慢了半拍。眼看一只漂亮的凤尾蝶又要被姐姐的网子罩住,她气得跺了跺脚,小嘴撅得老高。
“不玩了!一点都不好玩!”她索性把手里的网杆往地上一扔,鼓着腮帮子,像个小炮仗一样冲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