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2点,毛利小五郎按照约定,来到高中同学高桥良介的私人画室。
画室位于老城区一栋居民楼的三层,约20平方米,墙面一侧挂着高桥近期完成的风景油画。
另一侧堆着未开封的画布和颜料,房间中央放着一个金属画架,画架上夹着一幅只画了一半的肖像画。
画布上的人物轮廓已成型,但面部细节还没动笔。
毛利推开房门时,没看到高桥的身影,只听到“滴答”声,是从画架右侧传来的。
他走近后才发现,高桥良介(48岁)倒在画架与小桌之间的地板上,上半身斜靠在画架腿上,双眼紧闭,嘴唇呈暗紫色。
左手边的木质小桌上放着一杯没喝完的红茶,白色陶瓷杯的杯壁还残留着水珠,杯底剩约三分之一的浅褐色液体。
毛利立刻上前探了高桥的鼻息,发现已经没有呼吸。
他掏出手机拨打了110,同时注意到房间里没有打斗痕迹,门窗都完好,除了桌上的红茶,没有其他被翻动过的迹象。
半小时后,目暮警官带着警员赶到现场。
经法医初步检测,高桥的死因是氰化钾中毒,中毒时间推测在下午1点到1点30分之间。
红茶中检测出高浓度氰化钾,杯口只有高桥的指纹。
目暮警官很快锁定了三个嫌疑人,都是与高桥有密切往来的熟人,且都有明确的接触理由,但均声称有不在场证明。
嫌疑人1:画商西村健太(49岁),与高桥合作5年,负责销售高桥的画作。
案发时(1点-1点30分),他正在自己的画廊接待客户,画廊监控完整记录了他的行踪,客户也能作证。
但警员调查发现,高桥的手机里存着3条未发送的短信,内容是揭露西村“将自己的习作冒充成品画卖给收藏家”,最后一条编辑时间是周四晚上10点。
嫌疑人2:学生美咲理纱(22岁),高桥的绘画学生,跟随高桥学习2年。
案发时她在美术学院上课,同班同学和老师都能证明她全程未离开教室。
美咲曾向高桥提出想让他推荐自己参加全国绘画比赛,高桥以“功底不足”拒绝,两人为此有过争执。
但美咲的储物柜和书包里没有发现任何与氰化钾相关的物品。
嫌疑人3:前妻玲子(47岁),与高桥去年离婚,因财产分割问题有过纠纷。
高桥曾承诺将一幅价值百万的油画留给女儿,却迟迟未过户。
案发时玲子在超市购物,付款记录显示她1点10分结算离开,超市到画室车程需要25分钟,时间上无法作案。
且她与高桥近期已达成和解,女儿的抚养权和财产问题都已解决。
在警员询问嫌疑人时,毛利没有参与记录,而是在画室里反复查看。
他和高桥是高中同班同学,一起在美术社待过3年,他太清楚高桥的生活习惯了。
画室角落的木质颜料架上,放着高桥常用的12支油画笔。
毛利记得,从高中时起,高桥就有严重的强迫症:
所有画笔必须按“从粗到细”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最粗的1号笔永远在最左侧,最细的12号笔在最右侧,笔杆上的品牌标识必须朝上。
但此刻,颜料架上的画笔完全打乱了。
12号细笔放在了最左侧,3号笔在最右侧,半数画笔的标识朝下。
“目暮警官,”
毛利指着画笔说,
“高桥不可能把画笔摆成这样。他高中时因为美术社同学弄乱他的画笔,还发过脾气,说‘画笔的顺序乱了,画画的思路也会乱’,他这辈子都没改这个习惯。这说明有人动过他的画笔,而且这个人不知道他的习惯。”
画架上那幅未完成的肖像画,画布上的蓝色背景颜料已经完全干透,用手指触碰没有任何黏腻感。
毛利走到颜料架前,拿起高桥常用的“慢干型油画颜料”。
这种颜料他有印象,高中时高桥就爱用,当时美术老师说过,这种颜料的干燥时间至少需要6小时,即使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也得4小时才能表面干透。
他立刻问高桥的邻居:
“今天中午1点前,高桥有没有在画室画画?”
邻居回答:“上午10点左右,我路过三楼时,看到他在画架前忙活,当时还跟他打了招呼。”
“从上午10点到下午1点,才3个小时,”
毛利对目暮警官说,
“这种慢干颜料3小时不可能完全干透,除非有人在颜料里加了速干剂。凶手应该是提前加了速干剂,让我们误以为高桥是上午10点后才开始画画,以此混淆死亡时间。”
结合“画笔被乱摆”“颜料加了速干剂”两个线索,毛利将目光重新投向西村。
三个嫌疑人中,只有西村经常出入高桥的画室,有机会接触画笔和颜料,且他有明确的杀人动机(高桥要揭发他卖假画)。
毛利问西村:“周四晚上,你有没有去过高桥的画室?”
西村立刻否认:“周四我一直在画廊加班,直到晚上9点,员工都能作证。”
“但你的员工说,你周四晚上8点左右离开过画廊,说是‘去取一份文件’,”
毛利追问,“你取文件的地方,是不是离高桥的画室很近?”
西村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辩解:
“我是去附近的打印店取文件,没去画室。”
这时,警员在西村的公文包夹层里,发现了一小瓶透明液体。
经检测,是油画颜料专用速干剂,成分与高桥画架上颜料残留的速干剂完全一致。
同时,警员在高桥的抽屉里,找到了一份未签署的“画作销售协议”。
协议上写着“西村需将高桥2023年以前的习作全部退回”,落款处有高桥的签名。
日期是周四晚上9点(也就是西村声称“在加班”的时间)。
“你周四晚上8点离开画廊后,根本没去打印店,而是去了高桥的画室,”
毛利看着西村。
“你想让高桥放弃揭发你,甚至想让他在协议上签字,承认‘习作是自愿交给你处理的’,但高桥没同意。于是你趁他不注意,在他的红茶里加了氰化钾,又故意弄乱他的画笔,还在未完成的画的颜料里加了速干剂,你以为这样能混淆死亡时间,让我们以为高桥是下午1点左右才开始画画,而你当时在画廊,有不在场证明。”
西村还想反驳,但毛利继续说。
“你忘了,高桥的画笔习惯只有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你虽然常去画室,却从没在意过他怎么摆画笔;还有你公文包里的速干剂,瓶身上还沾着一点蓝色颜料——那是高桥画架上背景的颜色,你加速干剂时不小心蹭到的。”
面对证据,西村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承认,周四晚上确实去了高桥的画室,两人因卖假画的事争执起来。
高桥说“下周就去美术协会举报你”,他一时冲动,就从口袋里掏出提前准备好的氰化钾,放进了高桥刚泡好的红茶里。
他知道高桥有强迫症,故意弄乱画笔,又加了速干剂,就是想制造“高桥当天没认真画画”的假象,掩盖自己的作案时间。
案件侦破后,高桥的女儿赶到画室,看到父亲的遗体时泣不成声。
毛利走上前,拍了拍她的肩膀。
“你爸爸是个很执着的人,从高中时就认准的事,从来不会改,包括对画画的认真,还有对朋友的坦诚。这次能找到凶手,也是因为我记得他当年的那些小习惯。”
小兰站在一旁,小声对柯南说。
“爸爸这次居然没靠别人提示,就破了案,太厉害了。”
柯南点点头,看着毛利的背影。
“其实毛利叔叔只是对在意的人,观察得更仔细而已,这些细节,我们都没注意到。”
毛利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得意地摸了摸头。
“什么叫‘没靠别人’?我当年在美术社,可是比高桥还懂画笔的!这点小案子,根本难不倒我。”
话虽如此,他转身看向高桥的画作时,眼神里还是多了几分怀念。
那是属于他们高中时代,一起在画室里涂涂画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