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重镇——古城开原
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上旬,辽东兵败。三月下旬,熊廷弼就被重新起用,前往辽东救火,辽东确实已是火烧眉毛。之前说过,万历选人是很看重工作履历的,之前的杨镐、杜松、马林、李如柏、刘 是,现在接班的熊廷弼也是,10年前,熊廷弼就来过辽东,当时他的职务是辽东巡按。
熊廷弼才到辽东就发现努尔哈赤这厮不老实,早晚必反,就上疏提醒朝廷注意此人,可惜没人听,这是努尔哈赤起兵的9年前,而现在预言成了现实。先前杨镐赴任辽东经略时就请让熊廷弼来辽东筹划军事,没有被批准。这次不用当助手了,直接做主帅。
熊廷弼接到圣旨后当即起身,五月就赶到北京。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辽东宣慰使的关防印信,也就是正式任命的官方文件和官印,一等就是一个月。
朝廷大臣经过反复商讨,建议直接任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去替换杨镐。六月十九日,熊廷弼被告知,宣慰使的关防印信就别等了,加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衔,直接做辽东经略。
新任辽东经略熊廷弼还在北京奔走于各大衙门之间催兵马钱粮,辽东又传来战报:开原失守。
开原是辽东防御体系中的北路路城,开原西面毗邻蒙古,北控海
西女真,东面牵制建州女真,南面屏藩沈阳、辽阳。开原是辽东北部最重要的一座路城。谁控制开原,谁就控制了辽北。《读史方舆纪要》说开原“居全辽之上游,为东陲之险塞”。
大明九边重镇是明朝沿长城由东向西建立的9个军事防区,即: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
辽东镇居九边镇关之首。明洪武初年(1368),设辽东都指挥司,简称“辽东都司”,管理辽东地区的军事防御、屯田。
明朝在镇设都司,都司下设卫,卫下设所,所下设堡或台。辽东镇由辽东总兵镇守,另设辽东巡抚管理地方。
辽东镇按防御体系建立了各种屯兵城。之前说过,辽东的城防体系按级别依次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辽阳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是副总兵和巡按的驻地;广宁为都指挥使分司,是巡抚及总兵驻地。因而建立了两座镇城,都指挥使司下设东、西、南、北、中五路屯兵的路城。而实际屯兵的路城只有3座,即南路的前屯卫城,西路的义州卫城,北路的开原卫城。辽阳、广宁路城与镇城在一起。
路下有25卫,分属各路:广宁中左屯卫城,广宁右屯卫城,宁远卫城,铁岭卫城,沈阳卫城,海州卫城,盖州卫城,复州卫城,金州卫城等。卫下设有127所,所下设堡城107座。
开原路城在辽东的战略地位仅次于辽阳镇城、广宁镇城,级别比沈阳卫城都高。
开原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周长12里,有4座城门:东阳和门,西庆云门,南迎恩门,北安远门。开原濒临清河,城高3丈5尺,护城河深达1丈。开原城号称“开原疆场”。辽东都司在开原城设参将府、兵备道,统辖5城(开原、中固、铁岭、汎河、懿路)、21堡。
开原道全称开原兵备公署。兵备是军队高级指挥官,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参将府全称北路参将府,地位仅次于总兵、副总兵。三万卫与辽海卫各设掌印指挥、管屯指挥。指挥之下,还设经历司、镇抚司。城内还设有十几个千户所。开原军事机关林立,是明军在辽北的大本营。
开原从军事上是辽东的军事突出部,明朝在辽东的边关21座,其中开原就占5座。开原北关距开原70里,对面就是海西女真叶赫部。开原南关叫广顺关,附近是海西女真哈达部。明朝在辽东设立7处贸易市场,同女真、蒙古贸易,开原以外有4座:广宁、抚顺、宽甸、叆阳;而开原本身就占了4座:镇北、广顺、新安、清河。
开原地位如此重要,努尔哈赤自然也早就盯上了这里。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努尔哈赤惦记开原很久了,现在终于有机会来抢了。
当时的明军开原守将就是尚间崖兵败逃回的开原总兵马林,还有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马林知道开原早晚必有一战,所以他一面向朝廷请求增兵;一面通告叶赫部在开原被攻时派兵增援。
开原明军与北面的叶赫部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叶赫部也是女真各部中唯一未被努尔哈赤吞并的一支,努尔哈赤多次派兵进攻叶赫部,每次都是开原明军及时增援保护,才让努尔哈赤不得如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努尔哈赤视开原为眼中钉,要进攻叶赫部,就必先取开原。一旦后金占领开原,叶赫部就失去了明军的保护,再攻叶赫部就易如反掌。而叶赫部也深知,救援开原就是救自己,开原叶赫唇齿相依。
马林还同蒙古介赛、煖兔订有盟约,二部答应一旦后金进攻开原,他们将出兵相助。努尔哈赤得到消息,派人送去更多的金银,收买介赛、煖兔头目,要他们到时反水,在外围配合八旗兵进攻开原。介赛、煖兔见努尔哈赤开价更高,很痛快就答应了,而马林还被蒙在鼓里,他的部下连军饷都发不出,自然拿不出更多的钱。而努尔哈赤其实也不富裕,只不过他会抢,抢来的钱花得也不心疼,反倒出手更阔绰。
攻开原之前,努尔哈赤故技重施派出许多密探混入开原,搜集情报,了解城内的防务。当时开原兵备道韩原善不在开原,由推官郑之范主持日常政务,这人一点不干正事,就知道贪钱,搞得上下怨愤,萨尔浒战后,明军本就士气低落,又因为长期欠饷,士兵逃亡日多。努尔哈赤得知后认为夺取开原时机已到,于是派100多名士兵扮作百姓,混入开原城,到时里应外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六月初十,努尔哈赤得知守城明军出城放马,决定乘虚突袭开原。八旗军4万人连续3天急行军,一路天降大雨,河水暴涨,道路泥泞。努尔哈赤先派哨探侦察开原一带雨量及道路状况,得到的回报是:“开原无雨,道路不泞。”于是,努尔哈赤派小股部队虚张声势佯攻沈阳,他亲率主力部队经靖安堡直扑开原。
六月十六日晨,后金军突然兵临开原城下,开始攻城。
开原推官郑之范事先得到叶赫部的报告,说努尔哈赤近期很可能带兵来攻开原。郑之范却说叶赫部使者谎报军情,扰乱军心,鞭打使者。马林以为既然与蒙古订盟,还有叶赫部援兵,必要时还可调铁岭卫及庆云堡等地明军增援,有些轻敌。直到努尔哈赤兵临城下,明军仓促间来不及布防,只能被迫迎战。
八旗军此时已从南门、北门、西门布战车、架云梯,沿城攻杀。重点攻击东门,明军抵挡不住退回城内。事先混进城的后金兵突然杀向东门,杀散守军,占领东门,八旗军一拥而入。推官郑之范乘乱带领家丁从北门仓皇出逃。总兵马林、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及数千明军被杀。
蒙古的介赛、煖兔两部乘努尔哈赤攻打开原之时,出兵3000抢掠开原西境的庆云堡,又派3万骑兵围攻铁岭西面的镇西堡。这就牵制住各地明军不能分兵去救开原。
铁岭卫派兵3000人援救开原,怎奈为时已晚;叶赫部派出的救兵也被努尔哈赤的伏兵杀退。开原城沦陷。
八旗军蜂拥进城,开原明军与敌人展开巷战,开原居民也上演了悲壮的一幕——为了避免被俘受辱,人们纷纷投井、悬梁自杀。当时一位朝鲜使者目睹了经过,惨烈的景象令他终生难忘。据他回忆,因为自杀的人过多,以至于木无空枝,几乎每棵树上都有人自杀。后金军进城后又是一番屠杀,数万军民倒在血泊之中,活着的人都成了后金的奴隶。
努尔哈赤将抢劫的金银财宝、粮食、布匹及军用物资,用车载马驮,搬运三日。然后一把火烧毁了古城开原,驱赶俘虏,返回界藩分赃去了。
熊廷弼听闻开原失守,向朝廷奏称:“辽左,京师肩背;辽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开原已破,北关难保,朝鲜亦不可恃,辽河以何可守?”“辽左”指辽西的广宁、锦州;“辽东”指辽阳、沈阳。
熊廷弼接手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沿途遇见的都是惊慌失措的败兵跟难民。熊经略在路上就不得不提前进入角色,他亮出了新任辽东经略的牌子,收编败兵,召集逃民,然后告诉大家朝廷并没有放弃辽东,辽东还是大明的。熊大人一路走一路招抚,行进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七月,原任辽东经略杨镐坐镇沈阳等待交接,得报敌军或有异动,于是派游击王文鼎守铁岭,李如桢率兵5300人驻沈阳。
熊廷弼还在路上,又传来坏消息:铁岭失守。七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八旗主力出三岔儿堡进攻铁岭。铁岭是沈阳的北面门户,努尔哈赤要攻沈阳就必须先攻铁岭。努尔哈赤还是喜欢玩阴的,这次不但派奸细混进城,还不惜重金收买了明军参将丁碧。之前,攻开原收买蒙古部落头领,这次攻铁岭又收买明军将领,努尔哈赤很会算账,花去那么一点金银,得来的却是满城的财富人口,这买卖做得不亏,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努尔哈赤打仗一向喜欢玩派间谍收买叛徒的策略,明军从抚顺到清河,从开原到铁岭,几乎每次都中招,却不知反省,让努尔哈赤屡屡得手。与点子多多的努尔哈赤比起来,只会打正规战的明军就显得很傻很天真。
结果不需多说了,努尔哈赤在内奸、间谍的配合下,再次里应外合攻占铁岭,两万明朝军民惨遭屠杀,接着就是抢掠,满载而归。努尔哈赤的奸细进城,大兵围城,里应外合,屠杀,抢劫,分赃,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
熊廷弼才到辽东,由于忙于招抚,一时抽不开身,就令属下佥事韩原善火速赶到沈阳面见杨镐传达圣意安定人心。结果韩原善当场吓哭,死活不敢去。
努尔哈赤已经占领了铁岭,铁岭距沈阳很近,努尔哈赤的骑兵一天就能赶到,虽然当时的沈阳城还在明军手里,而且守军人数也不少,但形势已是岌岌可危,沈阳城就是前线了,所以韩佥事宁可不当这个官也不去。熊廷弼又让佥事阎明泰去,阎佥事倒是去了,可走到虎皮驿胆子再也“壮”不下去了,哭着跑了回来。眼见手下都这个熊样,熊廷弼说那好吧,招抚军民的事情你们干,沈阳我自己去。熊廷弼只带着几名随从自虎皮驿出发前往沈阳。
八月初二,熊廷弼抵达沈阳,正式接替杨镐出任辽东经略。
八月初三,熊廷弼进入辽阳。熊大人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严肃军纪,在辽阳公开处决此前临阵脱逃的将领游击刘遇节、中军王捷、游击王文鼎。
游击刘遇节、中军王捷是萨尔浒之战的逃将,当时隶属西线杜松部,兵败后率部逃归。游击王文鼎,杨镐卸任前命他去守铁岭,而王文鼎并不比后金军早到铁岭多少。所谓“受事半日而铁岭陷”,赴任的他和后金的攻击部队前后脚赶到铁岭。他甚至连部下军官叫什么名字都没记全就被敌兵围城,铁岭失守他的直接责任不大。可毕竟丢城失地、军民被杀,总要有人负责。
熊大人的第一把火就把辽东各级军政官员给镇住了,一次处决这么多高级将领,以前从未有过,反应过来的各级官员,特别是武将马上跪倒一片,为几人求情。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武将们长跪在地叩头求情,熊廷弼铁青着脸不为所动。不多时,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就呈上案头。熊廷弼看着众人说道:“皇上御赐尚方宝剑,正为诛杀怯逃震肃风气。他们劳苦,阵亡士兵就不劳苦?不杀临阵脱逃的人,如何告慰阵亡将士!”
斩杀逃将,熊大人在校场筑坛带领军民祭奠抚顺、清河、萨尔浒、开原、铁岭阵亡将士。告诉百姓国家不会放弃辽东,失陷的城池也必将收复,现在要军民一心力图恢复。
熊廷弼迅速安定了辽东人心,稳住了局势。
兄弟,这次帮不了你了——叶赫城之战
熊廷弼忙于整肃军纪、安抚军民,努尔哈赤也没闲着,他甚至比熊廷弼还忙,忙着杀人、抢劫、分赃。
萨尔浒大战后,努尔哈赤不给明军以喘息之机,迅速攻占辽北的开原、铁岭,抢占了明朝在辽北的两座坚城,打开了进军辽沈的通道。不过在进兵辽沈之前,努尔哈赤还有一件事要做——进攻叶赫女真。
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夏天,八旗军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忙,六月攻开原;七月占铁岭;八月,八旗军主力再次出动,目标是开原北面的叶赫女真。
开原明军与叶赫女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努尔哈赤前几次进攻叶赫部都因开原明军的及时支援被迫退兵,现在努尔哈赤连开原都占了,开原明军全军覆没,这次叶赫部再也盼不来援兵了。
八月十九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数万,大举进攻叶赫城。
叶赫古城分东西两城,夹叶赫河而建,东城在南岸,西城在北岸。
叶赫古城建在高达8米的台基上,城墙由夯土筑成。城基用大石,城墙外还有一道木城,最外面是木栅构筑的工事,整个城池有3道城墙、3道护城壕。后金的军队东城,叶赫贝勒布扬古守西城。二十一日夜,东、西二城得知后金兵将大举来犯,城外居民纷纷入城防守。二十二日晨,后金军逼近城下。努尔哈赤分兵两路:一路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四大贝勒率领进攻布扬古据守的西城;努尔哈赤亲率一路进攻金台什驻守的东城。
布扬古等率兵主动出城迎战,与后金军在城外的西山大战,双方杀伤相当。后叶赫部因兵少力不能支,退入城内固守。叶赫城激战之时,辽东经略熊廷弼令李如桢、李光荣、贺世贤三总兵率军进攻后金的新寨(今辽宁抚顺东),包抄后金军的后路,想迫使努尔哈赤回救。但努尔哈赤早有准备预先在各关口设有精兵,更主要的是明军将领一个个畏敌如虎,只是远远地在外围逡巡,不敢与敌人交战,所谓的救援只是敷衍而已。
叶赫二城修得坚固,叶赫兵也拼命抵抗,后金军最后不得不使用楯车。楯车上面有一块大木板,木板上有几层牛皮,人在木板下推进,抵达城下后,后金兵就在楯车掩护下在城墙下挖洞,然后放入火药。将东城炸开一个大豁口,后金兵从豁口处蜂拥而入,叶赫东城失守。金台什见大势已去,率妻儿登上城中的八角台,做最后的抵抗。
后金军将金台什包围在八角台上,生死关头,金台什表现得非常英勇,宁死不降。金台什是皇太极的亲娘舅,在劝降的过程中,他提出要见皇太极,并让皇太极保证他家人的安全。皇太极回答:“杀与活,唯父汗之命是听,我无法保证。”金台什的儿子也在下面劝降,金台什让妻子从八角台上下去求生,金台什想自杀但被后金兵俘虏,后被努尔哈赤亲自下令将他处决。东城陷落,西城守军动摇,布扬古的弟弟布尔杭关键时刻反水,携妻子老小开门投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率兵入城。布扬古被困,代善再三劝降,布扬古相信了代善的话,走出投降,但他见到努尔哈赤后傲而不拜,努尔哈赤大怒,下令杀了布扬古,叶赫城之战悲壮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