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那个秋天,学校的兴趣班招生海报贴满了公告栏。在众多的选项中,“书法班”三个字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从未想过,这一眼,竟开启了我与书法长达六年的不解之缘。
初次踏入书法教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古朴的桌椅,墙上挂着的名家书法作品,都让我感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庄重。书法老师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和蔼的老先生,他握着我的手,教我写下第一个字——“永”。那一刻,我手中的毛笔仿佛有了生命,在宣纸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痕迹。虽然笔画稚嫩,但我却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乐趣,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门。
从此,每个周末,我都会准时来到书法教室。从最基础的笔画练起,横要写得平稳,竖要写得笔直,撇捺要有力度。一开始,我的手总是不听使唤,写出的字不是歪歪扭扭,就是大小不一。看着其他同学写得工整漂亮,我心里又着急又难过。老师看出了我的情绪,他耐心地说:“书法是慢功夫,就像种一棵树,需要耐心浇灌,不能急于求成。”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练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书法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开始学习临摹古代名家的字帖,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柳公权的楷书骨力遒劲,每一种字体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书法家们对话,感受他们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
记得有一次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我满怀信心地写下作品,本以为能取得好成绩,结果却名落孙山。看着别人手中的奖状,我忍不住哭了起来。老师没有安慰我,而是让我把自己的作品和获奖作品放在一起对比。我这才发现,自己的字虽然工整,但缺乏神韵,没有灵魂。从那以后,我更加刻苦地练习,不仅注重笔画的规范,更注重字的整体结构和韵味。
到了初中,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我依然坚持每周练习书法。有时候,作业写到很晚,我也会抽出时间,写上几笔。书法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爱好,更是我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方式。在笔墨之间,我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忘却学习的烦恼。
初三那年,面临中考的巨大压力,很多同学都放弃了兴趣爱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我也曾犹豫过,是否要暂时放下书法。但每当我拿起毛笔,在纸上挥洒自如时,所有的疲惫和焦虑都烟消云散。书法就像一位知心好友,陪伴我度过了那段紧张而又充实的时光。
六年的书法学习,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手漂亮的字,更是一种耐心、专注和坚持的品质。书法教会我,人生就像写字,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它也让我懂得,在喧嚣的世界里,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
如今,虽然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入书法教室的懵懂少年,但对书法的热爱却从未改变。我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墨香将继续陪伴我成长,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