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表面上看似宽容大度、端庄贤淑,实则心如蛇蝎,冷酷无情。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未能及时救治而夭折,她便迁怒于其她有孕妃嫔,打掉后宫所有龙胎。在她眼中后宫中的每一个女人皆是敌人,即便是与她站在同一阵营的人,也无非是被利用的棋子。对她而言,真心从来不存在,唯有利益才是永恒。起初她利用甄嬛与姐姐容貌相似这一点,成功扳倒了盛气凌人的华妃;而当甄嬛日渐得宠时,她又设局让甄嬛误穿姐姐旧衣,在皇帝面前触犯禁忌,最终被贬禁足,甄嬛心灰意冷出宫为尼,代发修行。
文鸳掐准了时机,在玄陵睡着之际以灵力取了他的精血,又配着服下了龙凤丹。每月为皇后请平安脉的太医前来诊脉,诊完脉后顿时喜上眉梢,“恭喜皇后娘娘,娘娘您有孕了!刚满一月,胎象沉稳,孩子健康。”皇上太后得知都欣喜不已,自皇上登基后宫嫔妃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怀,但平安诞下的只有,曹贵人的温仪和欣贵人的淑和公主。皇后肚子里这个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嫡出贵重不己,俩人命人送来丰厚的赏赐,又立刻赶来关心文鸳。
不久之后皇后顺利诞下一对龙凤胎,皇上龙颜大悦,当即下旨设宴天下,与万民同庆。当消息传至太后的耳中,她顿时高兴不已,眉宇间满是掩饰不住的喜色。将诸多赏赐如流水般赐下,每一件都蕴含着她难以言表的欢欣之意。那些赏赐堆积如山,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太后此刻无比畅快的心情。
皇子赐名弘绍,寓意承继先祖荣光,彰显皇室血脉绵延;这名字莫非皇上已有意将这江山托付给六阿哥?而那位娇如明珠的小公主,名字竟与皇子同辈,被赐名为弘昭。两个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便已由皇上亲自定下名字。反观其他皇子,哪一个不是等到周岁方得命名?即便母亲得宠,也多半是满月时才会赐名。而公主竟能以弘字入名,与皇子并肩,如此殊荣,实属罕见。
三年时光悠悠而逝,文鸳再次诞下一对双生子,赐名弘毅、弘宇,而沈眉庄亦诞下静和公主。敬嫔见皇后娘娘接连迎来三位子嗣,与她关系深厚的沈眉庄也承欢膝下,俩人常伴身边好不和睦。这般景象看在敬嫔眼中,却如同春日微风拂过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几番踌躇后,敬嫔终究按捺不住内心隐秘的渴望。她趁着一次闲叙之时,试探般向皇后讨教孕育之道。皇后温言软语,将一切归于天意,只说是“福泽深厚,命定机缘”话语间并无半分破绽。
然而临别之际,一名不起眼的宫女悄然靠近,将一张折叠整齐的方子塞入敬嫔手中。那薄如蝉翼的一纸轻飘飘地落入掌心,却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她心头一颤。她素来不得圣心,圣宠稀薄如烟,深宫之中寂寞难耐。若能得一子嗣承欢膝下,便能在红墙之内寻得些许温情与倚靠。况且皇后娘娘素来待人温和,而她出身的家世虽在宫中勉强算作中等,但与皇后身后显赫的大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自己在宫中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存在,又何至于让皇后耗费心机设计陷害?……敬嫔思绪翻涌,权衡再三,终是抵不过心底那抹炽热的渴望,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下来,似是点燃了最后一丝希望,决然选择放手一搏。不久之后,敬嫔惊喜地发现自己竟有了身孕。在满心欢喜之余,她感念皇后的恩情,遂决意投桃报李,加入皇后阵营,与其共进退。
甄嬛离宫后,栖身甘露寺,却屡遭欺凌,身染重病,一度被逐出寺庙。危难之际,果郡王闻讯赶来相救。他日夜守护,笛声悠悠相伴,渐渐温暖了甄嬛冰冷的心扉,令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两人情投意合,最终让甄嬛打开心扉,互定终身,想要白头偕老。正当俩人憧憬着携手共度此生的美好未来。
然而命运弄人,果郡王奉旨出巡,不久便传来噩耗他客死异乡。此时甄嬛发现自己怀有身孕,短暂的喜悦还未散去,便被巨大的悲痛吞没。为了腹中的孩子、未来孩子,父亲家族,以及为果郡王报仇,甄嬛决意重返后宫。她巧妙利用皇帝的旧情,假意与其重修旧好,甚至隐瞒孩子的真相,让皇帝误以为这是他的骨肉。

作者剧情快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