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第一次走进这所城中稀有的"国际班",在校长室听着对方介绍早教计划和未来七年全方位发展路径。为了争取这个让明明入学的机会,我几乎用尽了所有人脉,连从不开口的父亲都专门给老领导打了电话。
校长正详细讲解着课程设置,手机却突然震动起来。是丈夫李明的消息:【已经办好了,不用再去谈了。】
我松了口气,礼貌地向校长道别。刚走到校门口,就接到了舅舅的电话:"琳琳,你说的事情我帮忙联系好了。你去看一下,那边已经同意了,不过还得让你老公亲自过去一趟,把合同签了。"
我愣住了:"已经办好了啊,不是刚刚李明发消息告诉我的吗?"
舅舅沉默几秒:"没有啊,我这边负责人刚通知我,下周再约时间。"
回到家,李明正坐在沙发上看文件。我把事情说了,他放下文件,神色如常:"是啊,办好了。不过是别的学校,资源比你说的那个还要好。"
"哪所学校?"
"华才幼儿园,比你找的那个好多了,我托人走了内部关系。"
"怎么不提前告诉我?"这个学校确实很好,但名额之难求近乎传说。李明这辈子连校门都没进过,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资源?
他笑了笑:"想给你个惊喜。"
我将信将疑,第二天一早便去了华才幼儿园。接待我的陈园长看了资料后点点头:"是有这么个名额,不过不是今年的,是明年的,而且..."她迟疑了一下,"这个名额是给李家的另一个小朋友预留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李家?我丈夫姓李,我女儿叫李明明。"
"哦,那可能是我搞混了。"陈园长匆忙改口,"您稍等,我查一下具体情况。"
等待的过程中,我听到外面传来小朋友的嬉闹声。透过窗户,我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做游戏,其中一个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不是因为他多么出众,而是那张脸,那个稚嫩的五官组合,竟与李明小时候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
我不由自主地走出办公室,走近了那群孩子。那个小男孩约莫四五岁,留着清爽的短发,笑起来时右眼下有颗小小的痣,就和李明一样。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停车场方向走来。我下意识地躲到了一棵树后——那是我的公公,他径直走向了那个小男孩,蹲下身来,亲切地拉起他的小手。
"爷爷!"男孩欢呼着扑进他怀里。
我感到呼吸一滞。公公几乎从不接我们的孩子,他总说自己年纪大了,抱不动孩子。可眼前,他却轻松地将这个男孩高高举起,眼中满是我从未见过的温柔。
"听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走,爷爷带你去吃好吃的。"
男孩开心地点点头,拉着公公的手蹦蹦跳跳地往外走。整个过程,我像被钉在原地,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拐角。
回家的路上,我的脑子一片混乱。几年前,我和李明生下女儿明明后,公婆就开始不断暗示我们再生一个,最好是男孩。但我因为一些身体原因不能再生育,这成了公婆心中的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