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连忙点头道谢,心想能有一个安身之处,已是天大的福分。
赵老爷满意地笑了笑,叫来一个管事,吩咐道:"带陈二去后院,交给林嫂安排。"
我跟着管事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了后院。这里比前院简朴许多,但依然整洁干净。管事把我交给一个五十来岁的妇人,她就是林嫂,负责管理后院的杂役。
"又是个新来的。"林嫂上下打量着我,"看着瘦弱,不过总比外面那些要强些。跟我来吧,我给你安排住处。"
我被安排在一间小杂房里,与其他几个小厮同住。房间虽然狭窄,但干净整洁,远比我这段时间的露宿强多了。
第二天一早,林嫂就把我叫起来,安排了工作。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帮厨房劈柴、挑水、清洗餐具,偶尔还需要去市场采购一些必需品。
赵家的后厨很是热闹,几个厨子忙碌地准备着一日三餐。令我惊讶的是,在这饥荒之年,赵家的餐桌上居然还能有鱼有肉,虽然量不多,但足以表明赵家的富裕程度。
我注意到,赵家的厨子特别注重食物的保存,每一块肉都仔细处理,不浪费一丝一毫。有时候,他们会将肉切成薄片,用盐和香料腌制,然后晾干,这样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一个叫阿福的小厮成了我在赵家的向导。他已经在赵家做了三年,对这里的规矩和人物都很了解。
"赵家在城里算是大户,但也不是特别富裕,"阿福告诉我,"赵老爷做的是盐商,生意做得中规中矩,不像那些暴发户,也不会过分铺张。老爷为人还算宽厚,至少我们下人的口粮从未短过。"
"那李姑娘呢?她住在哪里?"我问道,自从进入赵家后,我就再没见过李兰。
"哦,她是远房亲戚,住在东厢,我们这些下人接触不到。"阿福压低声音,"不过听说赵老爷已经在为她说亲了,打算将她嫁给城北的王员外。"
我点点头,为李兰感到高兴。至少她不必像我这样做苦工,还能有个好归宿。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渐渐适应了赵家的生活。虽然工作繁重,但有口饭吃,已经比外面流浪的饥民强太多了。我总是尽心尽力成任务,希望能在这个庇护所中站稳脚跟。
然而,大约半个月后,我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
首先是食物的问题。尽管外面饥荒依旧严重,城里甚至传出有人易子而食的恐怖传闻,但赵家的餐桌上似乎从未缺少过肉食。虽然量不算多,但每天都有,这在当下简直是奢侈。
其次是赵家的仓库。有一次,我跟着林嫂去取物品,无意中瞥见仓库里堆满了米袋和肉干,数量之多,足够全家人吃上大半年。这与赵老爷所说的"要精打细算"明显不符。
最让我疑惑的是夜间的活动。有几次我因为口渴夜里起来喝水,看见几个家丁抬着什么东西从后门进入,直接去了后院的一个小院落。那个院落平时上锁,只有赵老爷和几个心腹才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