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沉默片刻,决定开门见山:"十年前死在那场事故中的三名工人,其中一位是我父亲。我一直在调查真相。"
阿诚明显一怔:"我很抱歉听到这个……但这和昨晚的事有什么关系?"
我深吸一口气:"我相信那不是意外。父亲生前曾告诉我,有人在偷工减料,导致安全隐患。而昨晚那两个人拿走的金属盒子,很可能装着父亲收集的证据。"
"所以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会去那里的?"阿诚追问。
"直觉,"我简单答道,不想透露自己的特殊能力,"多年调查积累的线索让我有这样的判断。"
服务员送来咖啡,我们暂停了交谈。等她走后,我继续说:"警方问你什么了?"
"他们想知道那两人的特征、行动轨迹,以及他们拿走的东西。"阿诚回答,"警官说他们已经追踪这两人一段时间了,似乎与十年前的事故有关,但没透露更多细节。"
我若有所思:"看来警方也在调查这件事。"
"对了,"阿诚突然想起什么,"那两人之前并不知道我在那里,是什么引起了警方注意?"
我笑了笑:"是我报的警。看到他们出现的那一刻,我就打电话报警了。"
阿诚恍然大悟:"难怪警察来得那么及时。"
我们的谈话被一阵手机铃声打断。阿诚看了看屏幕,表情变得严肃:"是警方。"
他接通电话,简短交谈后挂断,脸色有些凝重:"警方逮捕了一名嫌疑人,想请我去指认。另一人还在逃。"
我立即站起来:"我和你一起去。"
阿诚有些犹豫:"你确定吗?这可能有危险。"
"我等这一天已经十年了。"我坚定地说。
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市中心的警察局。负责此案的周警官将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通过单向玻璃,我们可以看到里面坐着几个人。
"陈先生,请问那晚你看到的两个人,是否在这些人当中?"周警官问道。
阿诚仔细看了看,指着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是他,他是其中一个。另一个人不在这里。"
周警官点点头:"谢谢配合。这个人叫郑建国,是当年化工厂的安全主管。另一个在逃的是前厂长秘书赵明。"
听到这个信息,我心跳加速。父亲曾经提到过这两个人,尤其是郑建国,是负责审批安全设备采购的关键人物。
"警官,那个金属盒子找到了吗?"我忍不住问道。
周警官看了我一眼:"你是?"
"李雯,死者李志强的女儿。"我回答。
周警官的表情柔和下来:"李小姐,我很遗憾。金属盒子还没有找到,但根据初步审讯,里面可能装有当年设备采购的真实记录和一些私下交易的证据。"
"这么说,真的是人为疏忽导致的事故?"阿诚问道。
周警官谨慎地回答:"调查还在进行中,但有证据表明,当年确实存在违规操作,一些必要的安全装置被降低标准或者干脆没有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