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一节音乐课。老师带着孩子们用各种简单的乐器即兴创作,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脸上带着专注和快乐。林悦看到女儿小溪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摆动身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离开的决心。
考察结束后,他们回到广州,开始着手准备。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套小房子,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办好了签证手续。周围的朋友和亲戚对此不理解,觉得他们是“瞎折腾”,放弃了国内的一切去一个陌生的国度,风险太大。
“但我们真的不想看到女儿继续这样下去了,”林悦说,“钱以后可以再赚,工作也可以再找,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2023年夏天,林悦一家三口登上了飞往马来西亚的航班。抵达新山后,他们租了一套公寓,给小溪办好了入学手续。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容易。语言是一个挑战,虽然学校里有中文老师,但日常交流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还是需要用到英语。林悦和丈夫都报名了英语培训班,从零开始学习。
生活习惯也需要适应。马来西亚的食物偏甜偏辣,他们花了一段时间才找到合适的食材和口味。天气炎热潮湿,蚊虫也多。
然而,看到小溪的变化,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
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小溪之前在公立小学全不同。没有大量的重复练习,没有没没了的考试。老师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小溪每天都很开心地去学校,回家后会主动分享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会兴致勃勃地讨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她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和戏剧社,发展出了新的兴趣。以前放学回家就愁眉苦脸地写作业,现在则会先去小区里的游泳池玩一会儿,或者和新认识的小伙伴在楼下追逐打闹。
“她变开朗了,也更自信了。”林悦欣慰地说,“以前她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现在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学校里同学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小溪学会了尊重差异,也结交了来自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朋友。她的视野变得开阔,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分数和排名。
家长们在新山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圈。大家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教育理念,互相支持,分享经验。林悦认识了几位同样从中国移民过来的全职妈妈,她们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一起送孩子上学,一起吐槽生活中的小烦恼,也一起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
当然,生活不仅仅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林悦和丈夫辞职后,经济压力是最大的问题。虽然新山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存款一直在消耗。丈夫试图在新山找工作,但外籍人士找工作并不容易。林悦则尝试做一些线上的翻译和文案工作,收入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