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我必须坚持下去,”王明说,“等过几年,孩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我再考虑是不是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这边。”
还有一些家庭,选择新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跳板”。张丽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女儿小雅成绩优秀,目标是将来去欧美名校读大学。张丽认为,在新山国际学校接受英联邦教育,将来申请英美大学会更有优势。
“这里的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都和国外大学衔接得很好,”张丽说,“而且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际性的活动和比赛,对申请大学很有帮助。”
然而,张丽也面临着她的困境。她和丈夫都在国内有自己的事业,无法轻易放弃。他们选择让小雅一个人来新山读书,由一位亲戚在新山照顾她的生活。
“孩子这么小就离开家,我们心里也很不舍,”张丽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但为了她的未来,我们只能狠下心来。”
小雅在新山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她很不适应,想家,想念国内的朋友和亲人。语言障碍也让她在社交方面遇到了困难。
“有时候晚上给她打电话,她会哭着说想回家,”张丽说,“听到她哭,我也跟着掉眼泪。”
好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友善,慢慢地,小雅适应了新的环境。她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她的独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她比以前更坚强了,”张丽说,“也更懂得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了。”
然而,家庭分离带来的情感缺失是无法弥补的。张丽和丈夫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关注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无法亲身参与她的成长过程。这种无奈和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在新山,并非所有家庭都一帆风顺。有些家庭因为经济压力过大,不得不回流国内。有些孩子因为语言或文化差异,始终无法融入新的环境。有些家长因为无法适应异国的生活,感到孤独和焦虑。
一位曾经在新山生活过的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在新山国际学校读了一年,但因为性格比较内向,很难交到朋友,每天都不开心。她自己也因为语言不通,社交圈非常狭窄,感到非常压抑。最终,他们一家选择了回流。
“我们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我们自己的适应能力,”她说,“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国际学校,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适合移民。”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对于林悦一家来说,新山给了女儿一个更快乐、更自由的成长环境。对于王明一家来说,新山让儿子的天赋得到了认可和发展。对于张丽一家来说,新山为女儿提供了通往世界名校的可能。
然而,这些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经济上的压力,家庭的分离,文化上的冲击,社交上的孤独……这些都是他们必须面对和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