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宇内万国纪:风诡云谲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  古代     

逃难

宇内万国纪:风诡云谲

我们跟着逃难的人群走了七天,青石板路渐渐变成了黄土路,最后连路也没了,脚下尽是硌人的碎石。托比背着那箱卷轴,肩膀磨出了血泡,却死活不肯让我替他背。“老匠人说过,字是活的,得有人护着。”他瓮声瓮气地说,额前的碎发被汗粘在脸上。

第八天清晨,我们撞见了个奇怪的队伍。不是士兵,也不是商人,是群穿着粗麻布的人,推着几辆木车,车上堆着高高的竹简,竹简上用红绳捆着,风吹过时哗啦作响。

“是南边城邦的史官。”一个逃难的老者说,“他们在抢着搬典籍,听说帝国的军队要烧书了。”

我盯着那些竹简,上面刻着的字歪歪扭扭,像刚学写字的孩子画的,和帝国的圆体字、西土城的楔形字都不一样。有个史官见我盯着竹简看,忽然从怀里掏出片竹片递给我:“认得吗?这是我们城邦的字,像不像田里的禾苗?”

还真像。那些字的笔画弯弯的,末尾带着小钩子,真像风中摇摆的禾苗。我想起文书教我的帝国文字,像水流;西土城的楔形字,像石头;海国的符号,像螺旋。原来字和人一样,生在不同的地方,就长着不同的模样。

“拿着吧。”史官笑了,眼角的皱纹里沾着尘土,“说不定以后,就没人认得这些字了。”

我把竹片揣进怀里,和玉碎片、陶片放在一起。怀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沉甸甸的,却让我走得更稳了。托比凑过来,用袖子擦了擦竹片上的灰:“这字看着软乎乎的,能顶什么用?”

“等咱们到了海边,”我说,“就把这些字都记下来,写在海国的纸上。”

又走了三天,我们真的闻到了海的味道。不是黑水河的铁腥味,是咸咸的、带着湿气的味道,像刚打开的腌鱼坛子,却让人觉得心里敞亮。

远远地看见一片蓝色,比天空还深,铺在天地尽头,浪头拍打着礁石,像无数只白色的手在拍打。托比看呆了,手里的卷轴箱差点掉在地上:“原来海真的是蓝的……”

海边停着几艘船,和黑水河上见过的不一样,船帆是彩色的,画着鱼和海鸟。有个梳着高髻的女人正指挥着人搬箱子,她穿的袍子上绣着贝壳,看见我们,忽然用生硬的帝国话喊:“要坐船吗?往南走,去岛屿国,那里不收帝国的税。”

我们跟着人群上了船。船板摇摇晃晃的,托比吓得蹲在角落里,死死抱着卷轴箱。我扶着船舷,看着西土城的方向,那里已经被雾气遮住,连城墙的影子都看不见了。

一个老船夫递给我块烤鱼,鱼皮焦脆,带着海的咸味。“你们是从北边逃来的?”他问,牙齿掉了大半,说话漏风,“每年都有好多人来,说帝国要把所有的字都改成一种样子。”

“为什么要改?”我咬了口烤鱼,鱼肉嫩得像豆腐。

“因为他们觉得,只有一种字才像样。”老船夫笑了,指着船帆上的鱼,“可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各有各的活法,字也一样。”

船开了,海浪推着船往前摇,像躺在母亲的怀里。我掏出怀里的东西:青蓝陶片上的蝴蝶,海国商人给的琥珀,帝国官吏的玉碎片,还有南边城邦的竹片。阳光照在这些东西上,泛着不同的光,像一片小小的星空。

托比终于敢站起来了,他扒着船舷,看着越来越远的陆地:“艾力,我们还能回去吗?”

我把竹片递给她,竹片上的禾苗字在风里轻轻晃。“不知道,”我说,“但我们可以带着这些东西走。老匠人说,陶土烧成什么样,要看窑里的火,也要看陶土自己想变成什么样。”

船帆鼓起来,像一只巨大的翅膀。我望着远处的海平面,那里的天空和海水连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怀里的东西硌着肋骨,却让我觉得心里很满,像装满了阳光的陶罐。

也许西土城的鹰还在城墙上空盘旋,也许帝国的军队还在烧书,也许南边的城邦已经没了城墙。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是烧不掉、带不走的。就像这些不同的字,不同的标记,不同的人,总会在风里、水里、火里,找到自己该去的地方。

船往南走,海风吹在脸上,带着咸味,也带着希望。我摸了摸怀里的竹片,忽然想,等到了岛屿国,我要学着写那里的字,然后把西土城的楔形字、帝国的圆体字、南边的禾苗字,都写在同一张纸上。

说不定,它们会像朋友一样,在纸上好好地待着。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章 帝国 宇内万国纪:风诡云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