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如火如荼,创意火花四溅。邓婵星感到无比振奋,林小雨的蓝图正在被注入新的生命力。
然而,黎晖依旧沉默地坐在角落的阴影里。他面前摊开着打印出来的林小雨的几份带注释的文档。当讨论进行到“如何量化‘无心’伤害”以及“信任基石与权力黑箱”时,他的身体明显绷紧了。当肖晚晚兴奋地描述“星光徽章”体系时,他几不可察地皱了下眉。
终于,在江程和肖晚晚就某个VR场景的“对抗强度”设定争论时,黎晖沙哑的、仿佛砂纸摩擦的声音,极其突兀地插了进来:
“不对…”
声音不大,却像冰水浇进了沸油,瞬间让热烈的讨论戛然而止。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
黎晖依旧低着头,视线死死盯着手中一份打印稿上林小雨的某段注释:「警惕形式主义。徽章和积分可能沦为新的表演舞台,而非真实改变的标尺。核心永远是机制能否真正保护脆弱的声音。」
他抬起手,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指向白板上肖晚晚画的华丽“星光徽章”图案,又指向江程架构图中关于“情绪报告”的部分,声音嘶哑而冰冷,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尖锐:
“花哨…表演…她在乎的不是这些…闪光灯…”他艰难地组织着词语,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抠出来的,“她要的是…安全…真实…让刀…不再落下…”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直直刺向肖晚晚和江程,那眼神充满了痛苦和一种近乎绝望的质问,“你们…在造游乐场…还是…堡垒?!”
办公室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肖晚晚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眼圈刷地红了,委屈和不解涌上心头。江程眉头紧锁,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而深沉。邓婵星的心猛地一沉。
黎晖的爆发,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燃起的创意火焰上。他尖锐地指出了团队设计中的一个潜在风险——在追求创新和用户体验时,是否偏离了林小雨最核心的诉求:创造一个真正安全、能对抗权力黑箱、让受害者敢于发声并得到切实保护的机制? 那些华丽的“星光茧房”和“情绪报告”,在巨大的权力和系统性冷漠面前,会不会只是隔靴搔痒,甚至沦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僵持时刻,邓婵星的手机响了。是Linda Roberts打来的。
邓婵星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接通电话:“Ms. Roberts?”
Linda Roberts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依旧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邓小姐,打扰了。‘星光计划’的初步构想简报,按照流程提交给了董事会ESG委员会。大部分成员表示支持,但…遇到了一些阻力。”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以Harrison董事(陈志明曾经的强力支持者)为首的部分成员,质疑项目的预算规模(尤其针对VR和AI部分),认为其‘华而不实’,并质疑由一个外部小团队主导核心设计的‘风险性’。他们更倾向于…采用市场上成熟的、标准化的反骚扰培训软件,成本更低,实施更快。”
Linda Roberts的通报,像一道阴冷的暗流,瞬间席卷了办公室。摩根内部的阻力,比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直接!他们质疑的,恰恰是“星光计划”最具创新性、也最可能触及问题核心的部分!
邓婵星的心沉了下去。她看向白板上那些凝聚了团队心血和林小雨遗志的设计草图,又看向角落里那个依旧沉浸在痛苦和质疑中的黎晖,最后看向一脸委屈的肖晚晚和面色凝重的江程。
创意碰撞的火花还未平息,守门人尖锐的质疑犹在耳边,摩根冰冷的现实阻力已拍岸而来。
星光计划这艘刚刚艰难启航的小船,还未驶出港湾,便已遭遇了来自内部(黎晖的质疑)和外部(摩根的阻力)的双重风暴。是坚持林小雨“唤醒人心”的理想主义灯塔,还是向现实的礁石妥协?团队内部刚刚萌芽的共识,能否经受住这内外交困的严峻考验?
黎晖那句痛苦而尖锐的质问——“你们在造游乐场还是堡垒?”——如同一个沉重的警钟,在每个人心中轰然回响。真正的堡垒,该如何在理想与现实、创新与风险、安全与形式的夹缝中,艰难地筑起?
办公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窗外纽约永不停止的车流声,如同时代冷酷的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