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囚禁日子里,凯特琳开始用一种特殊方式记录时间——每天在牢房墙上刻下一道细小的痕迹,用指甲,用石子,或任何能找到的硬物。这些痕迹排列成特定的图案,乍看像是囚犯常见的计日方式,实则暗藏玄机。
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逆转,盟军节节胜利。某天,凯特琳的牢门被打开,走进来的不是往常的审讯官,而是一位陌生的德国军官。
"霍华德女士,"军官用英语说道,"你很幸运。由于'特殊原因',你被选中参与战俘交换。明天你将被转移至瑞士。"
凯特琳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年的牢狱生活让她变得憔悴不堪,但求生的意志从未动摇。
次日,凯特琳和其他几名战俘被押送至瑞士边境。在一座边境小镇的桥上,她看到了站在桥对面的英国代表。
交换过程迅速成。当凯特琳踏上"自由土地"的那一刻,她强忍住流泪的冲动。一年的地狱般经历终于结束了。
她期待着与迈克尔重逢,期待着回到"家"的温暖。然而,等待她的并非想象中的欢迎,而是情报部门的严格"净化程序"——漫长的询问、心理评估和隔离观察。
"这是标准流程,"负责"净化"的官员解释,"任何从敌方回来的人员都必须通过这一程序,确保没有被'策反'。"
"我理解,"凯特琳平静地说,虽然内心深受伤害。她为国家牺牲如此之多,回来却被视为潜在的危险分子。
更让她失望的是,迈克尔始终未曾出现。她询问他的下落,得到的回答总是含糊其辞:"怀特先生在执行特殊任务,暂时无法联系。"
三个月的"净化"后,凯特琳终于被允许重返情报部门,但只能从事文职工作,不再被派往一线任务。她逐渐明白,自己已被视为"安全隐患",即使没有实质证据,仅仅因为她在敌方监狱度过了太长时间。
1945年5月,欧洲战场终于迎来胜利。凯特琳站在特拉法加广场的人群中,看着欢庆胜利的民众,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战争改变了一切,包括她自己。
几天后,她在情报处档案室整理文件时,突然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回头看去,竟是许久未见的迈克尔·怀特。
他变了许多——眼角添了皱纹,头发间夹杂着银丝,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但当他看着凯特琳时,眼中仍闪烁着那熟悉的温暖光芒。
"凯特..."他轻唤她的名字,声音里充满复杂的情感。
"迈克,"凯特琳努力保持平静,"好久不见。"
两人相对无言,曾经的默契与亲密仿佛被一堵无形的墙隔开。太多未说的话,太多无法弥补的时光,太多无法分享的经历。
"我听说你回来了,"迈克尔最终打破沉默,"我一直在..."
"执行特殊任务,我知道,"凯特琳勉强微笑,"战争结束了,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