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响,同学们三三两两结伴离开教室,没人理会独自发呆的我。我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孤立的状态——不是他们故意排挤我,只是我不理解他们的笑话,不会察言观色,相处起来总是尴尬又费力。
爸爸说我的大脑缺了一块"情感芯片",就像电脑少了一个重要程序。但现在,我似乎连上了一个外置情感解码器。
"你能一直解读别人的情绪给我听吗?"我问。
"理论上可以,但这会不会让你觉得......不舒服?毕竟这么多年你都是靠自己应对的。"
"我想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我认真地说。
"好吧,不过你得做好心理准备,人类的情感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接下来的午饭时间成了一堂前所未有的"情感识别课"。我们坐在食堂的角落,我看似一个人独自吃饭,实际上在和脑中的声音交流。
"看到那边的李老师了吗?她脸上挂着笑,但眼睛里却有疲惫和焦虑。她可能在为家事发愁。"
"那个抱着小熊娃娃的女生,她想让人觉得她很可爱,但其实内心很缺乏安全感。"
"那群大声说笑的男生,表面热闹,但你仔细看,坐在边上那个笑得最夸张的男生,他的笑容很勉强,像是在讨好其他人。"
这种体验让我目不暇接。原来人类是这样复杂的生物,每个人都像一幅多层次的画作,表面之下藏着各种我从未察觉的情绪暗流。
"这太神奇了,"我心里说,"我从来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这么多看不见的联系。"
"是啊,这就是你一直缺失的那部分世界。不过,知道太多也有负担,你确定想继续吗?"
我毫不犹豫地点头。十八年来,我一直活在一个没有情感色彩的黑白世界里,现在终于有机会看到彩色了,我怎么可能拒绝?
放学后,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区里的梧桐树叶正在泛黄,一阵风吹过,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下来。
"感觉到那种悲伤的美了吗?落叶的寂寞,又带着一种释然。"声音说道。
"我只看到叶子从树上掉下来了。"
"试着去感受它,想象自己是那片叶子,经历了一整个夏天的生长,现在生命将尽,却仍然跳着最后一支舞。"
"留白不多了。"此刻吹过我脸颊的微风将叶子又向前送了一段,它打着旋落在路边的水洼里——像一艘小船,航行到了终点。
这是我第一次产生了类似"诗意"的想法,脑海似乎多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回到家,爸爸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妈妈两年前因病去世,从那以后就只有我和爸爸相依为命。
"今天学校怎么样?"爸爸一边炒菜一边问。
"还好。"我机械地回答,这是我们每天的对话模式。
"爸爸的肩膀很僵硬,他很疲惫,但眉眼间都是对你的关心。"声音悄悄告诉我。
我愣住了,仔细看向爸爸。他确实比平时更加佝偻,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