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晟朝堂并入后的整合事宜进展并不顺利,远比安排女眷要复杂得多。
谢执近日格外忙碌,但依然每日都会抽空来到椒房殿。
这日苏玉盈醒来时,殿内一片寂静。她的目光在殿内巡视一周,没有发现那个熟悉的身影。转向菱花窗时,注意到外面天色暗沉,仿佛已是傍晚时分。
她心中一惊,难道自己睡了整整一天?不知舟舟是否已经下学。
苏玉盈唤来素汐,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素汐回话:“刚过午时,娘娘梳洗后便可传午膳了。”
苏玉盈掀被起身,“才午时?外面的天色为何如此昏暗?”
“起风了,天色阴沉,看样子要下大雪。”
苏玉盈了然,不忘嘱咐道:“等舟舟和子宁下学,立即接他们回来。不要让他们在文华殿逗留,以免雪天路滑受凉。”
素汐笑着应道:“青杏早已准备好了,在两位殿下的小轿里备了炭盆,也准备好了手炉。”
苏玉盈这才放下心来。
她简单整理仪容后走出寝殿,四处寻找一番,最终在东里间的小书房里看到了那个身影。
苏玉盈走近问道:“皇上在看什么?”
谢执合上书卷起身,“不过是些闲书罢了。来看看朕亲手插的梅花,觉得如何?”
这时苏玉盈才注意到桌案上的摆设。素净的白瓷瓶衬着红艳的梅花,相得益彰。
她眼前一亮,由衷点头:“很好看。皇上亲手折枝、插瓶,臣妾定要好好欣赏。”
谢执闻言轻笑。他伸手轻抚梅枝,语气温和:“今日朝会上商议了春耕事宜。虽然大晟官员已经归顺,但在具体政务上仍需时间磨合。”
苏玉盈静静听着,为他斟上一杯热茶。
她知道这些日子他为了朝政劳心劳力,眼底常常带着倦意。
“舟舟近日学业进展不错。”谢执忽然转开话题,“太傅说他聪慧懂事,已经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治国道理。”
提到儿子,苏玉盈眼中泛起温柔之色:“他还那样小,陛下不必过于着急。”
“储君教导宜早不宜迟。”谢执执起她的手,“等开春后,朕打算带他去京郊体察民情。身为储君,必须了解百姓疾苦。”
说话间,外面开始飘起雪花。
细密的雪粒敲打着窗棂,发出簌簌轻响。
谢执走到窗前望了望天色,“看来这场雪不会小。朕已吩咐下去,让各宫做好防寒准备。你殿中的地龙可还暖和?”
“很暖和,谢陛下关心。”苏玉盈站到他身侧,一同望着窗外渐密的雪势,“记得在大晟时,每逢下雪,母亲总会吩咐厨房准备暖锅。”
谢执侧首看她:“想家了?等雪停了,朕宣岳母进宫陪你说话可好?”
苏玉盈微笑摇头:“不必特意宣召。母亲前日来信说父亲略有咳嗽,这等天气还是不要出门为好。”
“可需派太医去看看?”谢执立即关切问道。
“已经请太医看过了,说是寻常风寒,服几帖药就好。”
这时,外面传来孩童的欢笑声。很快,舟舟和子宁披着一身雪花跑进来,小脸冻得通红却满是兴奋。
“父皇!母后!下雪了!”子宁扑到谢执腿边,仰着小脸雀跃不已。
舟舟则规规矩矩地行礼,但眼睛亮晶晶的,显然也很高兴。
谢执弯腰抱起女儿,又摸摸儿子的头:“今日太傅教了什么?”
舟舟认真回道:“太傅讲了《论语》中‘为政以德’一章,还教导儿臣要明辨是非。”
子宁抢着说:“女先生教了我一首咏雪诗!”
苏玉盈替孩子们拂去发间的雪花,柔声道:“先去换身干爽衣裳,喝碗姜汤驱寒。稍后母后带你们剪窗花可好?”
孩子们欢呼着随宫人去了。谢执望着他们的背影,唇角含笑:“寻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想必也是如此。”
殿外雪越下越大,很快将宫殿覆盖成白茫茫一片。殿内却温暖如春,烛火映着一家四口的身影,在窗上投下温馨的剪影。
谢执本欲回御书房处理政务,但见雪势太大,便命内侍将奏折取来椒房殿批阅。
苏玉盈在一旁教导孩子们剪窗花,偶尔抬头看他专注的侧脸。
烛光下,他眉宇间虽带着疲惫,但神情平和宁静。
四海初定,前路仍长,但此刻的安宁足以令人心怀感恩。
苏玉盈端来一盏参茶,“陛下喝杯茶吧,歇息一下。”
谢执执起她的手,目光温和:“等忙过这阵,朕陪你去西山行宫住几日。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极好。”
“好。”苏玉盈浅笑应道。
窗外月色清明,映着雪光,将宫殿笼罩在一片柔和的银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