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椒房殿内已是一片忙碌。
素汐指挥着宫人将最后几卷画像呈上,苏玉盈端坐案前,指尖轻轻划过名册上一个个闺秀的名字。连日的筛选让她眉间带着些许倦意,眼神却依旧清明锐利——这是为储君择妃,关乎国本,容不得半分马虎。
“娘娘,这是舒相家孙女的卷宗。”素汐将一本装帧精美的册子轻轻推至她面前。
苏玉盈展开画卷,画中少女身着浅碧色襦裙,眉眼温婉,唇角含笑,正是舒相嫡孙女舒云晚。再翻开旁边的备注:年十五,通诗书,精琴艺,性情柔嘉,其母出自清河孟氏。
“舒家……”苏玉盈若有所思,“可是与安郡王妃有亲?”
素汐含笑回道:“正是。舒二公子的夫人是郡王妃的表嫂,论起来,舒姑娘该唤郡王妃一声表姨母。”
这个发现让苏玉盈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孟锦月是她在大雍结交的第一位知己,这些年来往密切,深知其品性。若舒云晚得孟氏教养,想必不会差。
她仔细翻阅舒云晚的卷宗,越看越是满意。舒家世代清流,舒相为官刚正,在朝中威望甚高。舒云晚自幼受家风熏陶,不仅精通琴棋书画,更难得的是性情温婉却不失主见,去年还曾随祖母在城郊施粥赈济,颇有善名。
“传安郡王妃进宫说话。”苏玉盈合上卷宗,心中已有计较。
未时刚过,孟锦月便匆匆入宫。两人在暖阁里叙话,苏玉盈也不绕弯子,直接问起舒云晚的性情。
孟锦月闻言笑道:“皇嫂好眼光。云晚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最是知书达理。去年她祖母病重,她衣不解带地侍奉汤药三个月,从无怨言。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虽出身相府,却从不骄纵,对待下人也极为宽和。”
苏玉盈轻轻颔首,又问道:“可曾听说她与哪家公子走得近?”
“这倒不曾。”孟锦月摇头,“云晚平日除了必要的宴请,很少出门。倒是前几日我见她作了一首咏菊诗,颇有气度,可见胸中自有丘壑。”
两人正说着,殿外传来通报声——谢执下朝回来了。
孟锦月连忙起身告退。谢执踏入殿内,见案上堆着的画卷,不由笑道:“还在为昱舟的婚事操心?”
苏玉盈将他迎到榻上坐下,亲自斟了茶:“陛下看看这个。”说着将舒云晚的卷宗递过去。
谢执细细翻阅,片刻后抬眼:“舒家的姑娘?朕记得舒相前日还在朝会上夸他孙女作的策论比许多举子都强。”
“哦?”苏玉盈眼中闪过惊喜,“竟还有这事?”
“舒相那个老古板,从不轻易夸人。”谢执放下卷宗,目光深邃,“若真如他所言,这姑娘倒是个有见识的。”
得到谢执的认可,苏玉盈心中更加笃定。但她深知储君婚事关系重大,不能仅凭一家之言就做决定。
翌日,她特意召见了舒相夫人。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夫人举止得体,言谈间既不失相府气度,又透着读书人家的清贵。
“老身不敢妄言孙女如何,”舒老夫人恭敬回话,“只盼她若真有福分侍奉太子,能谨守本分,尽心辅佐。”
苏玉盈暗暗点头。从舒老夫人的言谈举止,可见舒家家风严谨。
送走舒老夫人后,她又命人暗中打听舒云晚平日交往的朋友、读过的书籍,甚至连她对待下人的态度都一一查问。回报的消息让她愈发满意——舒云晚不仅才学出众,待人接物也极有分寸,在京中贵女中口碑甚佳。
这日午后,苏玉盈正在翻阅舒云晚所作的诗词,昱舟前来请安。少年储君这些日子明显清减了些,想是为婚事所扰。
“母后可是有了人选?”昱舟恭敬行礼后,目光掠过案上的诗稿。
苏玉盈将诗稿递给他:“你看看这个。”
昱舟接过细看,这是一首咏竹诗:“虚心抱节立苍茫,不惧风霜不畏寒。若得凌云终有日,愿将清气满人间。”
“好气魄。”昱舟眼中闪过赞赏,“这是哪位才子所作?”
“是舒相家的孙女,舒云晚。”苏玉盈仔细观察着儿子的神色。
昱舟微微一怔,耳根泛起薄红:“原来是位姑娘。”
见他这般反应,苏玉盈心中已有数。
她温声道:“母后觉得这姑娘不错,家世、品貌、才学都配得上你。你若没有异议,母后就安排你们见一面。”
昱舟沉吟片刻,郑重行礼:“全凭母后做主。”
三日后,宫中举办赏菊宴。苏玉盈特意将舒云晚的座位安排在离御座不远的位置,好让谢执和昱舟都能看清这位准太子妃的人选。
宴会上,舒云晚身着藕荷色宫装,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打扮得清新雅致。与其他争奇斗艳的贵女相比,她显得格外沉静从容。当其他贵女争相展示才艺时,她只安静地坐在席间,偶尔与身旁的姑娘低声交谈,举止大方得体。
苏玉盈注意到,昱舟的目光多次不经意地扫过舒云晚的方向。而舒云晚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矜持,既不过分张扬,也不刻意回避。
宴会进行到一半,苏玉盈特意唤舒云晚近前说话。
“听说你曾作过咏竹诗,”苏玉盈温和地问道,“可知竹之品格为何?”
舒云晚微微福身,声音清越:“回娘娘,竹之品格在于虚心有节,坚韧不拔。妾身以为,为人当如竹,既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也要有宁折不弯的骨气。”
这番话让在场的谢执和昱舟都微微颔首。苏玉盈更是满意——这姑娘不仅才学出众,见识也不凡。
赏菊宴后,谢执在返回椒房殿的路上轻声道:“这姑娘配得上昱舟。”
得到夫君的肯定,苏玉盈终于下定决心。当晚,她召来礼部尚书,开始筹备太子选妃的相关事宜。
夜深人静时,苏玉盈独坐灯下,提笔给舒相府写了封信。这封信不是懿旨,而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表达对舒云晚的欣赏,并暗示不久后将正式下旨选妃。
搁下笔时,窗外月色正明。苏玉盈走到廊下,望着东宫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她的长子正在为成为一代明君而努力。而很快,就会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姑娘站在他身边,与他共同承担起这江山社稷的重任。
这一刻,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远嫁大雍时的忐忑与期待。如今轮到她为儿子挑选妻子,这种奇妙的传承让她心中充满感慨。
“但愿他们能像我和你一样,相知相守,白首不离。”她轻声自语,唇角泛起温柔的笑意。
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桂花香气。这个秋天,注定要成就一桩美满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