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婚期定于一年后的消息传开,整个皇室和相关的衙门都开始有序地运转起来。
礼部着手制定详尽的婚礼流程,内务府开始采买、制作大婚所需的一应物品,从太子妃的冠服到赏赐给臣民的喜糖喜饼,事无巨细。
苏玉盈虽将具体事务交由六局二十四司去办,但关键环节必定亲自过问。
她召见内廷女官,询问太子妃嫁衣的绣样进度;她翻阅账册,核对大婚开支是否合理;她甚至关心起东宫殿宇的修缮布置,务求让新人住得舒适。
在这有条不紊的筹备中,时光悄然流逝。谢昱舟依旧每日勤学苦读,参与政事,只是偶尔,他会收到来自舒相府,经由母后转交的一些书籍或字画,那是舒云晚在闺中所作。
透过那些清丽工整的字迹和颇有见地的诗文,他对那位即将与他共度一生的女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心中那份因陌生而产生的些微忐忑,也逐渐化为了淡淡的期待。
苏玉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倍感欣慰。她深知,一段好的婚姻,始于父母之命,但真正的幸福,需要两个年轻人自己去经营。
夜色渐深,谢执处理完政务回到椒房殿,见苏玉盈还在灯下核对一份名单,上面罗列着大婚当日需邀请的宗室与命妇。
“这些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便是,别累着了。”谢执拿走她手中的笔,语气带着疼惜。
苏玉盈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笑道:“最后一份了。总要确保万无一失才好。”
谢执扶着她起身,走到窗边。
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和远处东宫依稀的灯火,他缓缓道:“等昱舟大婚之后,朕肩上的担子,就能卸下一部分了。到时候,朕带你去骊山行宫住一阵,可好?”
苏玉盈眼中漾开笑意,轻轻点头:“好,都听陛下的。”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在两人身上。
他们携手,为儿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康庄大道,也共同期盼着,属于他们的、更为从容的将来。
前朝后宫的诸多琐事,似乎都在这宁静的夜色中,化为了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晨光初透宫檐,椒房殿内已焚起清雅兰香。
苏玉盈端坐镜前,素汐正为她簪上一支九凤衔珠金步摇,凤首垂下的东珠在晨光中流转着温润光泽。
“传本宫旨意,”苏玉盈对镜整理袖口绣金凤纹,“召舒相嫡孙女舒云晚即刻入宫。另请安郡王妃与礼部女官一同觐见。”
不过半个时辰,舒云晚便在宫人引领下踏入殿门。少女身着藕荷色织锦宫装,发间只簪一支白玉蜻蜓簪,行走时裙裾微动,如初荷承露。
“臣女叩见皇后娘娘。”她敛衽行礼,声音清越如击玉磬。
苏玉盈含笑让她近前,执起她的手细看。这双手指节纤长,指尖透着读书人特有的薄茧,腕间一枚青玉镯更衬得肌肤莹白。
“好孩子,抬起头让本宫瞧瞧。”
舒云晚依言抬头,眉眼如画,目光澄澈。最难得的是那份沉静气度,不似寻常贵女的娇怯,倒像经历过风霜的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