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孟锦月与礼部侍郎夫人相继到来。
众人见礼后,苏玉盈命宫人搬来绣墩,特意让舒云晚坐在自己身侧。
“今日请诸位来,是为太子大婚的服饰规制。”苏玉盈示意宫人展开礼部呈上的图样,“太子妃朝服按祖制应是九翟四凤冠,但本宫想着,如今四海升平,不妨添些新意。”
礼部侍郎夫人忙呈上备选图样:“娘娘请看,这是新设计的十二龙九凤冠,凤喙衔东珠十二串,象征十二月平安。”
孟锦月拿起另一幅图样细看:“这顶七翟三凤冠倒是清雅,翟羽用翠鸟羽点缀,更显灵动。”
舒云晚安静听着,目光在图纸间流转。
当看到那顶十二龙九凤冠时,她轻声开口:“臣女愚见,凤冠华贵固然重要,但太子殿下常言‘民为贵’,若冠饰过于奢华,恐与殿下平日倡导的节俭之道相违。”
这话让殿内静了一瞬。
苏玉盈眼中闪过赞许,转头问礼部侍郎夫人:“若是减至六龙六凤,可用多少金珠?”
“回娘娘,约需黄金二十两,东珠八十颗。”侍郎夫人谨慎回话。
“那就定六龙六凤。”苏玉盈一锤定音,“将省下的金珠折算成银两,在京郊设粥棚三月,算是太子妃为百姓积福。”
这个决定让舒云晚微微动容。她起身行礼:“娘娘仁德,是百姓之福。”
“将来你与太子共同理政,更要时时记得这个道理。”苏玉盈扶起她,从案上取过一本《贞观政要》,“这是陛下当年送给本宫的,今日转赠于你。”
舒云晚郑重接过,指尖在书封上轻轻摩挲。
说话间已近午时,苏玉盈留众人用膳。
膳桌特意设在临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琉璃窗,在青玉碗碟上投下斑斓光影。
“尝尝这个,”苏玉盈亲自为舒云晚布菜,“这是江南新贡的莼菜,最是清甜。”
舒云晚起身谢过,举止从容。用膳时姿态优雅,既不过分拘谨,也不失礼数。
孟锦月在旁看着,悄悄对苏玉盈点头示意。
膳后,苏玉盈又考校了舒云晚对《女则》《女训》的理解。少女对答如流,更难得的是有自己的见解。
“女子之德,不在拘泥古礼,而在明事理、知进退。”舒云晚声音轻柔却坚定,“如娘娘这般,既为贤妻良母,又能辅佐陛下,方是女子典范。”
这番话深得苏玉盈之心。
她想起自己当年远嫁时的忐忑,再看眼前这个即将成为她儿媳的姑娘,心中满是欣慰。
送走舒云晚后,孟锦月笑着对苏玉盈道:“皇嫂可放心了?云晚这孩子,品性才学都是顶尖的。”
苏玉盈颔首:“确是昱舟良配。”她走到窗前,望着庭中盛放的海棠,“本宫现在只盼他们夫妻和睦,像陛下与本宫这般,相携到老。”
暮色渐沉时,谢执来到椒房殿。
见妻子对灯出神,他轻声问道:“今日见过舒家姑娘了?”
苏玉盈替他解下大氅,将日间种种细细道来。当说到舒云晚主张节俭时,谢执眼中露出赞赏:“这姑娘有见识,配得上昱舟。”
“臣妾已定下六龙六凤冠,将省下的银两设粥棚济民。”
谢执执起她的手:“你总是这般周到。”他顿了顿,“朕今日考校昱舟功课,发现他书案上多了本《贞观政要》。”
夫妻二人相视而笑。烛火跳跃间,他们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一双儿女并肩站在高处,共同守护这片他们倾尽心血的大好河山。
是夜,苏玉盈亲自拟定了太子大婚的详细章程。当她在婚书底稿上添上最后一笔时,更漏正好敲过三更。
窗外明月高悬,清辉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