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婚的吉日,长安城万人空巷。
从皇宫到舒相府邸的御道两侧,早已挤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禁军侍卫肃立维持秩序,却挡不住百姓们踮脚张望的热情。
“听说太子妃是舒相家的千金,才貌双全呢!”
“太子殿下英明神武,与太子妃正是天作之合!”
议论声此起彼伏,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喜气。
皇宫内,喜庆的气氛更是浓厚。处处张灯结彩,宫人们步履匆匆,却井然有序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谢执与苏玉盈早早起身,在宫人的服侍下换上隆重的朝服。苏玉盈对镜整理凤冠,谢执从身后走近,亲手为她正了正冠上垂下的珠珞。
“今日之后,昱舟便真正成家了。”谢执语气中带着为人父的欣慰。
苏玉盈转身替他理了理龙袍的衣领,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是啊,看着孩子们长大成家,臣妾心中既欢喜,又有些不舍。”
吉时将至,帝后并肩登上承天门城楼。
远远地,迎亲的队伍从舒相府出发,浩浩荡荡地向皇宫行进。
太子谢昱舟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大红婚服,英姿勃发。他身后是十八抬大轿,轿中坐着凤冠霞帔的舒云晚。
百姓的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谢昱舟面带微笑,向道路两侧的百姓颔首致意。这份储君的威仪与亲和,让随行的礼官暗暗点头。
迎亲队伍行至宫门,礼炮齐鸣,钟鼓奏响。谢昱舟下马,亲自走到轿前,依照古礼三请新娘。
轿帘掀起,舒云晚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出。大红盖头遮住了她的容颜,但那端庄的仪态已让观礼的宗亲大臣们暗暗称赞。
“新人入宫——”司礼官高唱。
谢昱舟执起红绸的一端,引着舒云晚踏上铺着红毯的宫道。二人一前一后,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缓缓走向举行大典的太极殿。
苏玉盈站在谢执身侧,望着长子挺拔的背影,不由想起他幼时蹒跚学步的模样。
岁月如梭,那个总爱拽着她衣角的孩子,如今已能独当一面了。
察觉到她的走神,谢执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暖从掌心传来,苏玉盈回以一笑,将那些感慨暂且压下。
太极殿内,庄严肃穆。
帝后端坐高位,宗室亲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当新人步入大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对天造地设的璧人身上。
“一拜天地——”
谢昱舟与舒云晚面向殿外,恭敬行礼。
“二拜高堂——”
二人转向帝后,行三跪九叩大礼。
苏玉盈看着跪在面前的儿子和儿媳,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谢执虽神色如常,但紧握扶手的手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夫妻对拜——”
新人相对行礼,大红盖头下,舒云晚的唇角微微扬起。
“礼成——”
司礼官的高唱声中,太极殿内外响起震耳欲聋的恭贺声。从此,舒云晚正式成为大雍太子妃,与谢昱舟结为夫妻。
午间,宫中设宴款待宗室与重臣。谢昱舟携新婚妻子逐桌敬酒,举止得体,应对自如。舒云晚虽初次面对这般场面,却毫不怯场,言谈举止尽显大家风范。
苏玉盈远远看着,对身旁的谢执轻声道:“云晚这孩子,确实担得起太子妃的重任。”
谢执颔首:“舒相家教严谨,云晚又聪慧懂事,是昱舟的良配。”
宴至中途,苏玉盈特意召舒云晚到身边,亲手为她夹了几样菜:“忙了一上午,定是饿了。这些都是你爱吃的,多用些。”
这体贴的举动让舒云晚受宠若惊,连忙起身谢恩:“谢母后关爱。”
“既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礼。”苏玉盈温和地笑着,“日后若有什么不习惯的,尽管来椒房殿找母后。”
这话说得恳切,舒云晚心中暖融融的,初入皇宫的那丝忐忑也消散了不少。
傍晚时分,更为盛大的国宴在麟德殿举行。不仅宗室百官,各国使节也前来观礼贺喜。
殿内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尽显天朝上国的气度。
谢执与苏玉盈端坐主位,接受众人的朝贺。看着满殿宾客,谢执举杯起身,朗声道:“今日太子大婚,万国来朝,实乃我大雍之幸。愿四海升平,百姓安乐!”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欢呼声响彻大殿。
苏玉盈侧目看向身旁的丈夫,他眉宇间的帝王威仪与为人父的欣慰交织在一起,让她心中满是柔情。这一生,能与他并肩看这盛世繁华,是她最大的幸运。
宴席持续到深夜,新人先行告退,前往东宫。按照礼制,太子与太子妃需在东宫行合卺礼,完成大婚的最后仪式。
待宾客散去,谢执与苏玉盈相携返回椒房殿。月色如水,洒在寂静的宫道上,将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总算了却一桩心事。”苏玉盈轻声道。
谢执执起她的手:“接下来,该操心子宁的婚事了。”
苏玉盈莞尔:“陛下这是迫不及待要把孩子们都打发出去,好带臣妾游山玩水?”
谢执大笑:“朕答应过你的事,自然要兑现。”
说笑间,已回到椒房殿。宫人早已备好热水,伺候二人梳洗。
卸下繁重的朝服和首饰,苏玉盈觉得轻松了许多。她坐在妆台前,慢慢梳理着长发,镜中映出谢执走近的身影。
“今日辛苦你了。”谢执接过玉梳,亲自为她梳理长发。这个习惯,他已保持了近二十年。
苏玉盈闭目享受着他的温柔,轻声道:“为了孩子们,再辛苦也值得。”
夜色渐深,帝后相拥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