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细节,只有他和苏雅才知道意味着什么。在他们大学时,苏雅曾迷恋过一段时间的京戏,而他总是陪在她身边,听她哼唱,甚至为她学过几句。这个爱好,是他们之间为数不多的“普通”爱好之一。
“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个?”一位军官疑惑地问。
陈默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这可能是‘夜莺’同志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信号。”
他心里清楚,苏雅在暗示,她已经找到了与目标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可能与他们的过去,与那些共同的记忆有关。这既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
“我们必须利用这个信息。”陈默断然说道,“立即制定计划,准备接应。”
计划很快制定出来。他们决定利用一次公开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掩护,安排陈默以艺术爱好者的身份接近目标人物。接头方式则采用了他们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加密方法:将情报藏在经过特殊处理的唱片里,通过音轨中的细微变化来传递信息。
一切准备就绪,陈默的心情却异常复杂。他即将以另一个身份,另一个面貌出现在苏雅面前。他们将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人潮中成最危险的交接。他不能表现出任何熟悉,任何情感。他必须把对苏雅的担忧和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行动的日子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城市公园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文化交流活动正在进行,舞台上是京戏表演,台下坐满了观众。陈默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手里拿着一张唱片,混在人群中。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着。
很快,他看到了苏雅。她穿着一件素雅的旗袍,坐在靠近舞台的地方,身边坐着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是目标人物。苏雅的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正与目标人物交谈着,看起来自然而然,没有一丝破绽。
陈默的心猛地一沉。他看到苏雅瘦了许多,眼神里带着一丝疲惫,却依然美丽。他想走上前去,拥抱她,告诉她自己有多想她。但他不能。他只能远远地看着她,像一个真正的陌生人一样。
他按照计划,走向目标人物的方向。在靠近目标人物时,他“不小心”与一名服务员相撞,手中的唱片掉在了地上。苏雅恰好转过头来,看到了这一幕。
“对不起,对不起。”陈默连忙弯腰去捡唱片。
苏雅微笑着站起身,也走过来帮忙。在捡唱片的时候,他们的手指不经意地碰触了一下。那一刻,陈默感受到了苏雅手心的冰凉。他知道,她也和他一样紧张。
“先生,您的唱片。”苏雅将捡起的唱片递给陈默,眼神与他交错。
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陈默从苏雅的眼神中读出了许多信息:她很安全,情报就在唱片里,但情况也很危险。
“谢谢。”陈默接过唱片,微笑着点头。
他们的对话简短而普通,没有任何异常。然而,在他们之间,无声的信息已经传递成。陈默拿着唱片,告别了苏雅和目标人物,迅速离开了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