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脑洞小说 > 无人救赎曲
本书标签: 脑洞  双女主  双强   

梧桐叶时落

无人救赎曲

宋清绪第一次意识到“差距”,是在高二那年的秋天。父亲重病住院,通知单上的数字像块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她躲在教学楼后的梧桐树下掉眼泪,直到宋余卿的声音从身后响起:“清绪,你怎么了?”

阳光透过叶隙落在宋余卿崭新的帆布鞋上,而宋清绪的球鞋边还沾着昨天打工时溅上的泥浆。她慌忙擦掉眼泪,挤出笑:“没事,眼睛进沙子了。”

三天后,班主任把宋清绪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个信封:“这是班里匿名同学捐的助学金,你先应急。” 信封里是一沓整齐的钞票,夹着张纸条,上面是宋余卿特有的、带着弧度的字迹:“别担心,都会好起来的。”

宋清绪捏着纸条,指尖发颤。她想起上周宋余卿无意间提起“爸爸公司刚发了奖金”,想起她抱怨“新买的裙子颜色不好看”,想起自己每次打工晚归时,宋余卿总找借口“睡不着”,在宿舍楼下等她一起上楼。

从那天起,宋清绪的生活费里多了一笔“匿名”的资助。有时是塞在课本里的饭卡,有时是“不小心多买”的参考书,宋余卿总是笑得自然:“清绪,这题我看不懂,你陪我一起学吧?” 她从不多问宋清绪的家境,只是用最笨拙的方式,把善意裹在日常里。

宋清绪不是没拒绝过。有次她把钱硬塞回宋余卿包里,当晚就收到对方发来的消息:“清绪,你还记得小时候吗?你把弹珠都给我了,现在换我帮你呀。”

那句话像把钥匙,打开了宋清绪尘封的记忆。七年前的暴雨天,她把弹珠塞进宋余卿手心,是想分担她的难过;而现在,宋余卿用同样的方式,想托起她摇摇欲坠的生活。可这份“报答”太沉重了,重到宋清绪每次接受时,都觉得自己像个贪心的孩子,偷走了不属于自己的阳光。

她开始更拼命地打工,把宋余卿给的钱悄悄存起来,想着以后一定要还。她看着宋余卿为了一道数学题皱眉,看着她和朋友讨论周末去哪玩,看着她偶尔抱怨“零花钱不够买新手机”,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她们明明曾是胡同里分半块硬糖的伙伴,如今却隔着现实的河流,她在河底挣扎,而她在岸边明媚。

高三那年,宋清绪的父亲病情反复,她不得不向学校申请休学。收拾书包时,宋余卿突然冲进来,眼睛红红的:“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余卿,谢谢你的帮助,但我不能再……”

“我不要你还!”宋余卿打断她,把一个厚厚的信封拍在桌上,“这是我攒的压岁钱,还有我跟我爸借的,你先拿去用!你必须参加高考,听到没有?”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像极了当年丢了花花的小女孩。

宋清绪看着信封上熟悉的卡通贴纸——那是她们小时候都喜欢的图案,突然忍不住哭了。她想起这些年宋余卿变着法儿的“帮助”,想起她每次假装“顺路”送来的热饭,想起她明明怕黑,却总在深夜发消息陪自己聊天。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宋清绪哽咽着问,“知道我家里的情况,知道我在打工……”

宋余卿咬着唇,点点头:“搬家后我爸偶然碰到你妈妈,知道了一些事……我怕直接问你你会难过,就……” 她没说完,只是紧紧抓住宋清绪的手,“清绪,我们是朋友啊,朋友不就是要互相帮忙吗?”

“朋友”两个字再次刺中宋清绪。她看着宋余卿担忧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同情,只有纯粹的焦急。可这份纯粹,对宋清绪来说,却像一根越勒越紧的线——她欠她的,早已不止是金钱,还有无法回报的、沉甸甸的情谊。

最终,宋清绪没有休学。靠着宋余卿的资助和自己的努力,她考上了外地的大学。离校那天,宋余卿来送她,塞给她一个新书包:“里面有我给你准备的生活费,别省着,不够就告诉我。”

宋清绪接过书包,触手温热。她看着宋余卿,阳光落在她脸上,依旧是记忆里那个闪闪发光的模样。她张了张嘴,想说出那句藏了十年的“我喜欢你”,想告诉她这份资助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余卿,谢谢你。以后……我会把钱都还给你的。”

宋余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跟我还客气什么呀。” 她挥挥手,“到了那边记得给我发消息,不许玩失踪!”

火车启动时,宋清绪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她攒下的、准备还给宋余卿的钱,还有那枚洗得发白的发圈。窗外的梧桐树渐渐远去,她知道,有些东西注定只能是单向的给予,就像宋余卿的善意永远热烈直接,而她的喜欢只能藏在自卑的阴影里。

她欠她的,或许这辈子都还不清了。而那句没说出口的“我喜欢你”,终究会像落在河底的石子,随着现实的洪流,流向再也无法回头的远方。梧桐叶又在飘落,这一次,带走的是连“朋友”都不敢奢望的、沉甸甸的遗憾。

上一章 偏执梦境 无人救赎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