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业了。」
今天第三个面试官对我说。
我抬头看他,坐在办公桌后的男人年纪和我差不多大,五官端正,发际线却岌岌可危,他的神色有些疲惫,语气也带着一丝自嘲。
「公司结构调整,优化了我们这个部门,我成了『待分配』。」
我调整了一下坐姿,点点头。
「你擅长写文案吗?」
对方显然没想到我会问这个。
「写了五年。」
「能肝吗?经常熬夜那种。」
「能肝,通宵是常态。」
「脾气怎么样?能接受被甲方反复折磨吗?」
「能接受,只要钱到位。」
「有其他副业或者投资能维持生活吗?」
「没有,全靠工资。」
我非常满意,然后对他说道:「我刚成立了一家小型工作室,主要接一些品牌文案策划。我需要一个搭档,工资按项目分成,你有兴趣吗?」
对方也靠回椅背,抬了抬眼镜道:「有兴趣。」
就这样,我,林悠,在二十五岁拥有了人生第一个合伙人。对方是个跟我同岁的男人,叫赵远,有点秃,很能肝,还有一套房。
哦,那套房是他贷款买的,据他说面积不大,采光一般,地段还行。
1.
第一次在他家碰面讨论方案。
赵远不愧是工作经验丰富的,梳理起逻辑来一套一套的,原本毫无头绪的甲方需求,被他拆解得清晰明了,连一向对我创业表示担忧的闺蜜听了都觉得靠谱,一个劲儿催我赶紧签合同。
倒是赵远的屋子看起来有点欲言又止。屋里堆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连茶几上都摆着几本营销学的书,空气中弥漫着速溶咖啡和泡面混合的味道。
「我平时比较忙,没时间收拾。」赵远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
「没事。」我一边在心里规划着要不要提醒他买个扫地机器人,一边将带来的水果放在桌上。
赵远见我没嫌弃,像是松了口气。他起身去厨房倒水,背影看上去有些单薄。
工作室的开端比我想象中要顺利得多。或许是因为赵远的能力,又或许是因为我们意外的合拍。我负责对外接洽和创意框架,他负责细化执行和文字润色。
我们的合作模式很简单粗暴:项目来了,一起分析需求,分工合作,成后按比例分成。因为是合伙人,没有上下级之分,讨论方案时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一旦确定下来,执行力都出奇地高。
有一次,为了赶一个急单,我们通宵了两天。第三天早上交稿的时候,两个人都顶着黑眼圈,脸上泛着油光。赵远去楼下买了早餐,坐在我对面边吃边跟我复盘。
「甲方给的反馈很正面,」他嚼着包子含糊不清地说,「这个单子利润不错,可以考虑拓展这方面的业务。」
我喝着豆浆,看着他眼睛里熬夜留下的红血丝,突然觉得有点心酸。这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人,曾经在『大公司』里光鲜亮丽,现在却和我挤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工作室里,为了几千块的文案费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