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是在含沙射影。她知道我和周铭的过去,她甚至可能知道我离开的原因。她在得意,得意她拥有了我所没有的一切,得意她现在站在了我曾经渴望的位置上。
我看着她,突然觉得有些悲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她。她以为她赢了,殊不知她得到的,不过是周铭在现实面前的妥协。她得到了他的人,却永远无法得到他的心。
“柳小姐说得很有道理。”我微笑着点头,“不过,我和柳小姐对待项目和感情的方式可能不太一样。我更喜欢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的施舍。”
她的笑容彻底消失了。我转身离开,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那个梦里的“白月光”女配,那个被困在过去情感里的我,正在一点点死去。
4
接下来的日子,我在公司里步履维艰。项目推进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有些是技术层面的,有些则明显是人为的。资料被延迟审批,合作方的对接出现问题,甚至有人故意在背后散布关于我的流言蜚语。
我清楚,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周铭的影子。他或许不是主导者,但他默许了这一切。或许在他看来,这样的“挫折”能让我认清现实,知难而退。
然而,他低估了我。海外三年的磨砺,早已将我锻造成一把更坚韧的剑。我不再是那个需要他保护、为他哭泣的女孩。我开始主动出击,利用我积累的海外资源,找到了新的技术支持,绕开了那些故意设置的障碍。我甚至通过一些渠道,联系到了曾经在周氏集团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员工,收集了一些不利于柳清雅的证据。
就在我感到筋疲力尽,甚至有些动摇的时候,我的大学导师,一位在业界享有盛誉的设计大师,突然联系了我。他看到了我在海外的一些作品,对我表达了高度赞赏,并邀请我参加一个国际性的设计论坛。
“念念,”导师在电话里说,“我知道你回国后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记住,你的价值在于你的才华和努力,不在于任何人对你的评判。这个世界很大,你的舞台不应该只局限在眼前。来参加论坛吧,认识更多的人,你会发现新的可能。”
导师的话像一道光,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我突然意识到,我回来,不是为了证明给周铭看,也不是为了和柳清雅争夺什么。我回来,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成我曾经对自己的承诺。
与此同时,项目组里也出现了一些转机。几个年轻的设计师被我的方案和工作态度打动,开始主动与我合作。其中一个名叫李昊的年轻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聪明、正直,对设计充满热情,更重要的是,他眼里没有那些复杂的算计和偏见。
“苏设计师,”有一次李昊对我说,“我们都知道你回来了会不容易。但你的方案真的很好,比那些为了迎合甲方而设计出来的东西有灵魂多了。别管那些闲言碎语,我们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