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连夜成立"娇娇兴趣保鲜工作组",代号"乒乓花滑质保计划"。
第一招"鲶鱼战术":故意从国外请来野路子选手。美国黑人男孩用街舞动作打乒乓球,日本小姑娘穿着和服滑冰。结果娇娇三局搞定后,捧着本子追人家问:"小哥哥,你那个不规则弹跳的数学模型能分享吗?"
第二招"情怀攻势":带她参观老队员退役仪式。当看到张怡宁的球衣被挂上荣誉墙时,娇娇突然说:"宁姨姨,娇娇算过的,您2008年那场决赛的战术效率至今无人超越。" 全场泪目中,她补充:"但如果能引入人工智能实时修正,胜率还能提升2.7%。"
第三招最绝:总局批准她"提前体验成人组"。结果娇娇和丁宁打表演赛时,竟用花滑的捻转步法接发球,赛后还认真提交《跨项目技术融合报告》。丁宁哭笑不得:"我跟个八岁孩子打球,居然被上了一堂运动力学课?"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天。娇娇窝在器材室看旧录像,突然定格在某一年年世锦赛——刘国梁输球后怒踢挡板又红着眼捡起的画面。她反复拖拽进度条,小手轻轻摸屏幕上年轻的刘国梁。
"娇娇在看什么呢?"王楚钦蹲下身。
"爸比,"娇娇眼睛亮得异常,"刘爷爷踢挡板时,踝关节受力相当于从三楼跳下来呢!"
王楚钦心凉了半截。但下一秒,娇娇突然转头:"可他为啥...又捡回来呀?"
"因为..."王楚钦喉咙发紧,"那是他的战场,哪怕摔碎了也要拼起来。"
娇娇沉默很久,突然打开平板新建文件夹《比金牌更亮的东西》。里面开始出现:
马龙缠着绷带练球的照片(标注:疼痛值7级,坚持度100%)
申雪赵宏博相拥夺冠的镜头(备注:协同效应超越物理定律)
甚至许昕给女儿喂奶的抓拍(批注:非竞技类幸福感峰值)
变化悄然而至。
下次青少年赛,娇娇对阵残疾小将时,突然放弃擅长的暴冲弧圈,改用对方能接住的平缓球。赛后她写观察笔记:"今天娇娇赢球率下降38%,但对手笑容频率增加400%。"
某场花滑表演滑,她临时改掉苦练的高难度连跳,换成羽生结弦教她的"希望之旋"。冰迷们举起的灯光海映在她眼里,下台后她兴奋地摇姚斌手臂:"姚爷爷!原来摔倒时有人为你亮灯,比站着的星星还亮呀!"
真正的突破在生日那天。体育局为她办"八岁成果展",满墙金牌中间,娇娇却指着角落一张模糊照片——她三岁多时踮脚够球台的背影。
"这是娇娇最喜欢的奖牌。"她声音很轻,"那时候,乒乓球台比天还大呢。"
全场寂静中,刘国梁突然走上台,把1988年的老球拍放在娇娇手里:"孩子,金牌会褪色,但第一次踮脚够梦想的劲儿,能烧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