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出发那天,恰好是学校艺术节。我没有告诉刘耀文我走的时间,只在他抽屉的最深处,放下了那把还没捂热的尤克里里,以及一张写着“祝你前程似锦,得偿所愿”的卡片。我无法亲口对他说再见,因为我怕我会忍不住哭出来,会泄露我所有的小心翼翼和不舍。
B市的竞赛很顺利,我拿到了不错的成绩。但比起喜悦,心里更多的是一种空落落的失重感。我关注着班级群里的消息,艺术节的照片刷了一屏又一屏,各种精彩的表演,但依然没有一张有刘耀文和林学姐的合照。他没有上台吗?还是表演结束后就匆匆离开了?我不敢去问,也不敢去查,只是任由猜测和失落在我心里肆意生长。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考上了B市的大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这里的空气里没有他的味道,教室里没有他的座位,图书馆里也没有他低头看书的侧脸。我以为距离和时间能冲淡一切,但夜深人静时,那个少年的身影和声音总会不受控制地闯入我的脑海。他那句“丛呆瓜”,像刻在心里的印记,抹不掉,也忘不掉。
直到一年后,那个普通的周末。
室友拉我去一家据说很不错的Livehouse,说今晚有她喜欢的乐队,还有神秘嘉宾。嘈杂的人声、炫目的灯光和震耳欲聋的音乐构成了陌生的世界。我坐在角落,有些格格不入。
“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今晚的神秘嘉宾——刘耀文!”
主持人激昂的声音炸响,我的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疼得我几乎无法呼吸。
聚光灯汇聚之处,那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中央。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抱着一把吉他,眉眼间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多了一份沉淀,却依然是我记忆中那个闪闪发光的少年。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开,带着一点点电流的失真,却依然能听出其中的温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这首歌,写给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似乎又像透过人群在寻找某个特定的身影,“一年前,我准备了很久,想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唱给她听,结果……她没来。希望今晚,她能听到这首迟来的歌。”
前奏响起,简单的吉他旋律,却像涓涓细流,流淌进我的心里。
“篮球场边,看着你奔跑的身影,汗水在发梢闪耀,那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晚自习后,偷偷给你塞的巧克力,看你因为低血糖皱起的眉头,又慢慢舒展。”
“函数题下,你叹气的模样,多想告诉你,所有难题,都有我陪你一起面对。”
“那些来不及说出口的喜欢,藏在心底,日复一日,生根发芽。”
“本想给你一个惊喜,一个只属于我们的舞台,却没想到,你却选择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