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听起来近乎疯狂。矿洞年久失修,随时可能再次坍塌。更何况,没人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可能充满了瓦斯或其他危险。
"需要多久才能挖通?"指挥官问道。
董小山计算了一下:"以我们现有的人力和设备,估计需要48小时。"
"我们只有36小时,"何晨光提醒道。
董小山沉思片刻:"如果能调用爆破设备,并组建一支专业工程队,也许可以在30小时内成。但风险很大,一旦爆破力度不当,整个矿洞可能彻底坍塌。"
指挥官权衡再三,最终同意了这个大胆的方案:"董工程师,你负责组建工程队,立即开始行动。"
董小山招募了12名有坑道作业经验的战士,带上简易的爆破设备和支撑材料,于当晚出发前往废弃矿洞。
他们必须在夜间行动,避开敌方的空中侦察。一路上,他们遇到了敌方巡逻队,几次险些被发现,但凭借着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终于在拂晓前到达了坍塌的矿洞入口。
"准备开始作业,"董小山低声命令道,"第一步,检测洞内瓦斯含量。"
一名队员小心翼翼地将探测器伸入矿洞的缝隙:"瓦斯浓度接近警戒值,但尚在安全范围内。"
"很好,"董小山点点头,"现在,我们需要进行精确爆破,开辟一个足够大的通道,但又不能引起山体震动,惊动敌人。"
这是一项精确到毫米的工作。董小山亲自设计了爆破方案,将炸药放置在特定位置,计算每一次爆炸的力度和方向。
"所有人撤离100米,"他下令道,"第一次试爆即将开始。"
轻微的闷响过后,烟尘散去,露出了一个狭窄的入口。
"成功了!"队员们兴奋地低声欢呼。
但董小山的表情却变得凝重:"情况比我想象的复杂。洞内结构已经严重老化,随时可能再次坍塌。我们需要一边前进,一边加固。"
这意味着原计划的时间将大大延长。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前进。
接下来的24小时里,工程队在漆黑狭窄的矿洞中艰难前行。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灰尘和潮湿的气味,每前进一米,他们都必须小心检测顶部和两侧的稳定性,并安装临时支撑。
董小山始终走在最前面,亲自承担最危险的探路工作。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他能从微妙的声响和震动中判断出岩层的状态。
"停!"在一处特别狭窄的通道前,董小山突然举起手,"前方顶部不稳,随时可能坍塌。"
队员们停下脚步,紧张地等待指令。
董小山仔细观察了一阵,然后说:"我们需要绕行,往右开凿一条新的通道。"
但就在他们准备转向时,后方传来了不祥的声响——一阵细微的岩石碎裂声,接着是沙沙的落石声。
"快趴下!"董小山大喊一声,同时扑向身边的年轻队员。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他们身后的通道瞬间被坍塌的岩石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