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散去后,董小山清点人数,发现一名队员被压在了碎石下,只露出半个身子。
"小李!"董小山立刻扑上前去,试图搬开压在队员身上的岩石。
但小李已经奄奄一息:"别管我了......继续前进......时间不多了......"
在这个狭窄的地底空间,死亡显得如此近在咫尺。董小山紧握着小李的手,眼看着这个年轻的生命逐渐消逝。
"我们必须继续,"董小山强忍悲痛,对剩下的队员说,"为了小李,为了前线的战友们。"
情况比他们想象的更糟。坍塌不仅切断了返回的道路,也造成了洞内瓦斯浓度的上升。他们的氧气储备只够维持12小时,而根据地图推算,穿越剩余矿道至少需要18小时。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董小山说,"同时节省氧气。从现在开始,每人每小时休息10分钟,其余时间全力作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工程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前进着。他们放弃了一些安全措施,冒险采用更大力度的爆破,只为争取宝贵的时间。
董小山自己则减少了氧气的使用,将节省下来的部分分给其他队员。很快,缺氧的症状开始显现——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
但他坚持着,用钢铁般的意志驱使自己的身体向前。
"董工,你需要休息,"一名队员担忧地说,"你已经30多小时没合眼了。"
董小山摇摇头:"我没事,继续前进。"
第28个小时,他们遭遇了最大的危机——一处突然涌出的地下水,几乎要淹没整个通道。
"堵住它!"董小山指挥道,同时冲向水源处。
他们用随身携带的支撑材料和爆破后的碎石,必死般地阻挡着水流的冲击。水位一点点上升,很快没到了腰部。
"撤退!"队员们喊道。
"不行!"董小山坚决地说,"如果放弃这里,整个矿洞都会被淹没。我们必须坚持到水压稳定。"
就这样,他们在冰冷的水中坚持了近两小时,直到水流终于减弱。当他们继续前进时,每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浑身湿透。
第32小时,氧气几乎耗尽,但地图显示他们距离出口还有将近两公里。
"我们快不行了,"一名队员虚弱地说,"氧气不够了。"
董小山看了看表:"再坚持两小时,我们一定能到达出口。"
但他知道,以目前的氧气储备,根本不可能支持12个人再前进两小时。
做出决定的时刻到了。
"所有人听着,"董小山的声音异常平静,"从现在开始,我一个人继续前进。你们留在这里,节约氧气,等我打通出口后,外面的空气会流进来。"
"不可能!"队员们齐声反对,"一个人根本无法成剩下的工作。"
"我可以,"董小山坚定地说,"而且必须这样做。这是命令。"
没有更多的争辩,时间不允许。董小山拿上最后的爆破设备,独自向前方的黑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