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技术部的日光灯管发出电流嗡鸣。秦悦揉着酸涩的眼睛,第三次按下保存键,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突然扭曲成一片雪花——数据库连接又中断了。她猛地拍了下键盘,咖啡杯里的冷掉的美式泛起涟漪,在运维日志上洇开深褐色的泪痕。
"第23次数据丢失。"身后突然响起低沉的声音,惊得她差点碰翻杯子。陆景尧不知何时站在身后,白衬衫领口松着两颗纽扣,露出喉结下方淡淡的青色胡茬。他手里捏着只折纸船,米黄色的便签纸上写着复杂的算法公式,船身被手指焐出温暖的褶皱。
秦悦迅速关掉报错界面,耳尖发烫:"组长不是说今天不用加班?"
"听说有人要睡机房。"陆景尧将纸船轻轻放在她的键盘上,船头正对着屏幕右下角跳动的错误代码,"新写的灾备算法?"
她点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纸船边缘。自从上周"纸船公益平台"测试版崩溃,整个团队已经熬了三个通宵。那些山区儿童的资料像破碎的纸片,在数据库里飘成无法拼凑的星云,而此刻眼前这只载着算法的纸船,竟让她想起小时候叠船放进溪流的夏夜。
"试试这个。"陆景尧拖过转椅坐下,手臂擦过她的肩膀时带起淡淡的雪松味。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跃出一串绿色代码,像重新点亮的航标灯。秦悦忽然注意到他左手虎口处的淡疤,想起入职时听说的那场服务器起火事故——那时他还是新人,为抢救数据在火场里抱出主机,手指被金属外壳烫出新月形的伤痕。
"这里要加事务锁。"他的声音混着窗外的雨声,在寂静的机房里格外清晰,"就像给纸船系上锚链,免得被数据流冲走。"
当第七只纸船躺在键盘上时,曙光已经爬上窗台。秦悦打了个哈欠,忽然瞥见陆景尧的电脑屏保跳出来——那是张卫星地图,山峦间嵌着片褪色的红砖房,操场边缘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像被风吹弯的芦苇。
"这是..."她指着屏幕。
他的手指顿在键盘上方,纸船在掌心轻轻颤动:"老家的小学。去年回去时发现已经荒了,杂草长到窗台这么高。"他比划出的高度,恰好是小学生踮脚够黑板的位置,"所以想做这个平台,让山里孩子也能有编程课。"
秦悦忽然想起档案里他的资料:计算机竞赛全国一等奖,放弃硅谷offer回国。原来那些深夜亮着的办公室灯,那些被反复推翻的架构设计,都源于这张卫星图里沉默的校舍。她转头看他,晨光落在他睫毛上,像给代码注释镀上金边。
"坐标是多少?"她忽然问。
他报出一串数字,她飞快敲进代码:"就用这个做程序初始参数吧。"当小数点后六位数字嵌入底层架构时,窗外的雨停了,第一缕阳光正落在纸船的帆面上,那些算法公式泛起细碎的金光,像撒在溪流里的星星。
平台上线前最后一次联调,秦悦在Loading界面偷偷加了段动画。当用户点击注册按钮时,两只像素纸船从屏幕两侧缓缓漂来,船帆上的代码片段闪烁着不同颜色——她用的是陆景尧教她的异常处理逻辑,而他写的灾备算法则化作船身的木纹。两只船在星空中相遇的瞬间,数据库里突然弹出条测试数据: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李小花,想要一台能联网的旧电脑。
陆景尧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眼睛突然发亮:"看,第一只纸船靠岸了。"
秦悦看着他点击确认的动作,忽然想起昨夜他说的话:"每个代码漏洞都是纸船上的裂缝,只要找到合适的补丁,就能让它继续航行。"此刻屏幕上的纸船正穿过由0和1组成的星云,那些曾让她失眠的报错信息,如今都化作船底闪烁的磷光。
上线仪式那天,技术部全员挤在会议室里。当注册量突破五千时,不知谁吹了声口哨,陆景尧的耳朵瞬间红了。秦悦悄悄将一只新折的纸船放进他的咖啡杯,船帆上写着:"致所有在代码里种星星的人。"
散会后她留在办公室整理日志,听见身后传来窸窣声响。转身时撞见陆景尧正将她送的纸船放进抽屉,里面整齐码着二十三只不同的纸船,每只船底都标着日期——从项目启动那天开始,一天一只,从未间断。
"其实我..."两人同时开口。窗外的暮色漫进来,给代码编辑器镀上温柔的灰蓝。陆景尧的声音像浸了温水的纸,柔软却坚定:"谢谢你让纸船有了帆。"
秦悦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明白那些在机房度过的深夜,那些被汗水浸透的代码,都不过是为了让某个山里的孩子,在点开平台的瞬间,看见属于自己的星光。她伸手将第二十四只纸船放进他掌心,船身上是最新的优化算法,而船头指向的,正是那张卫星图里的坐标。
当月光再次爬上窗台时,两只纸船在虚拟的溪流里漂向彼此。它们承载的不仅是代码与数据,更是两个在数字世界里折纸的人,对现实世界最朴素的温柔——就像陆景尧说的,每个漏洞都能变成船帆上的补丁,而每个孩子的梦想,都值得被代码小心托起,送向更远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