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厨房的台面上,那张泛黄的食谱静静躺着。
林砚决定把它正式记录下来,变成一份可以代代相传的“家庭食谱”。
陆知衍则翻到食谱背面,惊喜地发现外婆还写着另一道菜的线索:“桂花糯米藕,中秋前后做,藕要选短粗的,孔里才好填米。”
“我们可以做一个‘复刻外婆菜单’的计划。”林砚提议。
陆知衍立刻响应:“从桂花糯米藕开始吧,我去买材料。”
他们分工合作,一个查资料,一个去市场。
午后,林砚准备好工具,认真写下“桂花蜜粥”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连外婆“开窗一条缝”的小诀窍也记了进去。
傍晚,陆知衍满载而归。两人一个削藕、一个泡米,厨房里再次充满了桂花的甜香。
在漫长的等待中,林砚靠在陆知衍肩上,轻声说:“我以前以为,人走了,味道也就跟着散了。”
“但我们在把它一点点找回来。”陆知衍握紧了她的手。
出锅的那一刻,香气四溢。切开糯米藕,雪白的糯米与粉嫩的藕肉相映成趣,淋上琥珀色的桂花蜜,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外婆会喜欢的。”林砚红着眼眶说。
他们还把做法详细地记录下来,给未来的自己,也给未来的家人。
夜深了,林砚把“桂花糯米藕”的食谱压在“桂花蜜粥”下面,轻声说:“家,是可以被一点点做出来的。”
陆知衍在她额头上落下一吻:“我们慢慢做,一辈子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