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一阵恶寒。他临死前,是在想什么?他是不是知道,我最终会陷入这样的境地?
突然,我注意到他手里似乎捏着什么东西。我小心翼翼地掰开他的手指,一个被汗水浸湿的纸条露了出来。
我展开纸条,上面只有短短几个字,用一种潦草但熟悉的笔迹写着:
“玩得开心。”
这正是他在节目里,每次案件结束,对那个被他耍得团团转的凶手常说的一句话。
一股强烈的、难以言喻的情绪攫住了我。愤怒?恐惧?还是……屈辱?
他即使死了,也要用这种方式嘲笑我吗?嘲笑我最终还是成为了他“游戏”中的败者?
我的指尖捏紧了纸条,手背青筋暴起。我不能让他赢。即使他死了,我也不能让他如愿。
我必须将这场“游戏”继续下去,按照我的规则。
我环顾四周,大脑飞速运转。这个房间,这些道具,都是我的工具。
我拿出手机,打开他的微信朋友圈。他最近的一条朋友圈,是三天前发的,配图是他和我,写着:“和小白一起准备下一期的挑战,期待我们的精彩表现!”
我犹豫了一下,点开了编辑。我删除原文,重新编辑了一条:
“最近压力有点大,和小白吵架了,她说要去散散心,希望她没事。”
配图是一张我们两个背对着镜头,看起来有些疏远的合影。
我设了仅自己可见。这只是第一步。
我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引导舆论,引导大家的猜测方向。如果他失踪了,大家会怎么想?会找我吗?会觉得我有什么问题吗?
不,我要让他们觉得,他的失踪,与我无关。甚至,最好能让他们觉得,我是受害者。
我拿出手机,翻找着他以前的朋友圈和节目片段。他总是在节目里强调,他喜欢掌控一切,喜欢“玩弄”对手。他经常开玩笑说,如果现实中遇到了案件,他一定是那个能把凶手玩得团团转的“玩家”。
我可以利用这一点。
我开始编辑新的朋友圈,模仿他的语气,但 微妙地 改变一些用词和内容。比如,我可以发一条:“最近有点累,想一个人静静,别找我。”或者:“这个世界太无聊了,想找点刺激。”
同时,我也可以编辑一些我自己的朋友圈,营造一种“被男朋友冷落”、“情绪低落”的假象。我找出几张自己之前拍的、表情比较丧的照片,配上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字:“也许,该结束了。”或者:“原来,一切都只是游戏。”
这些信息交织在一起,会在无形中引导大家产生联想:他因为厌倦而失踪,而我则因此受到伤害。
我甚至可以伪造一些聊天记录。他总是喜欢用一些挑衅和轻蔑的语气和我说话,我可以复制他的风格,编造一段我们争吵的对话,内容围绕着他对我的“控制”和“不尊重”。
我沉浸在这种“创作”中,恐惧似乎被一种扭曲的兴奋所取代。我不再是那个无助的“小白”,我是一个正在主导一切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