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他郑重地开口,“我最近也在找灵感,遇到了点瓶颈。你的词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合作。”
合作?和我这样一个身处低谷、甚至连作品都保不住的小透明合作?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的意思是…?”我试探着问。
“嗯嗯嗯,我想租下你这里的空房间。”他指了指我家客厅角落里那个堆满杂物的房间,“作为我的临时工作室。这里环境很接地气,也许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租金你来定,我按市场价的双倍给你。”
我彻底懵了。当红制作人要租我破旧的出租屋?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而且,”他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接着说,“作为附加条件,我希望你能配合我,让我近距离观察一些日常的生活细节,甚至是情绪起伏。这对我寻找灵感非常重要。”他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而坦诚,“坦白说,我这段时间被商业化束缚得太厉害了,需要沉淀和真实。”
“这……这算是…契约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他微微一愣,随即笑了起来,得逞的狡黠在他眼中一闪而过:“算是吧。一个互惠互利的契约。你解决眼前的经济和事业困境,我获得创作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怎么样?考虑一下?”
我看着他那双清净明亮的眼睛,里面没有一丝轻蔑或怜悯,只有真诚和一丝期待。这或许是我翻盘的机会,也是在这个冰冷城市里,抓住的一线生机。
“好吧,”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交易,“我同意。”
宋亚轩搬进来的那天,我才意识到他所谓的“临时工作室”并不是真的要做什么大改造,他只是带了几件简单的行李,一个笔记本电脑,一把吉他,还有一些乐谱。那个堆满杂物的房间被简单清理后,放进了一张书桌,一个简易沙发,就成了他的领地。
我们的“契约”生活就此开始。白天,我有自己的工作,写稿、投稿、处理之前被剽窃的烂摊子。他则大部分时间待在那个房间里,有时能听到断断续续的旋律声,有时安静得仿佛他不存在。
刚开始的几天,我们都有些小心翼翼。他会礼貌地问我什么时候用厨房、卫生间,我会尽量不发出太大的声音。他还是那个礼貌温和的“宋老师”,我对他也保持着尊重和距离。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赶一个急稿,一直写到深夜,感觉身体透支,头晕眼花。冰箱里空空如也,想找点吃的都没有。我揉着发疼的太阳穴,起身准备去楼下便利店买点东西垫垫肚子。
刚打开门,就看见宋亚轩站在客厅,手里端着一个碗。
“还没睡?”他声音带着一丝夜间的慵懒。
“嗯,赶稿子。”
“看你房间灯一直亮着,给你下了碗面。”他将碗递给我,“简单做了点,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