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的屋顶上,初阳的望远镜还保持着最后一次观测时的角度,镜筒微微倾斜,对准着天琴座与天鹅座之间的那片天区。晨曦推开观测室的门时,灰尘在斜射的阳光中漂浮,像极了宇宙中的星云尘埃。
桌面上积了一层薄灰,唯有那台射电接收器的表面被人擦拭得很干净。晨曦按下电源键,机器发出熟悉的嗡鸣,显示屏亮起蓝光,自动跳转到预设频率——1420.406MHz,氢原子谱线。
"第十七次尝试。"晨曦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说道,声音被接收器转化成电信号,在频谱仪上激起细小的波纹。
她打开初阳留下的金属盒,取出第十七卷磁带。过去的四个月里,每周日晚上九点,她都会准时来到这里,录下35721 Chenxi-Chuyang小行星传来的信号。磁带标签上已经积攒了十六个日期,每个日期旁边都画着一个小小的对勾——除了上个月那期,信号因太阳风暴干扰而中断。
今天的天空格外清澈。晨曦调整天线角度时,手指碰到了镜筒上的刻痕——那是初阳临走时刻下的,一组奇怪的数字:7.3,13.7,23.4。直到第三个月,她才明白这是35721信号最强的三个频率点,分别对应氢、羟基和一氧化碳的分子谱线。
接收器突然发出提示音,信号强度开始攀升。晨曦戴上耳机,熟悉的脉冲节奏立刻涌入耳膜——三短一长,代表"C",他们的暗号。但今天的信号有些不同,背景噪声中夹杂着新的频率成分。
"这是......"晨曦迅速调出频谱分析软件。
噪声中隐藏着一段极其微弱的旋律,是初阳在MIT宿舍弹奏的钢琴曲。音质很差,时断时续,却足以让晨曦的手指停在键盘上方,久久未能落下。
频谱图上,音乐信号的波形与35721的脉冲完美叠加,形成一种奇特的干涉图案。晨曦突然想起初阳留下的笔记:"当两个频率相干叠加,会产生新的信息维度。"
她取出那对铜制圆规,在记录本上画下两条相交的轨道——一条是35721的运行轨迹,另一条则是地球与波士顿的连线。两条曲线在某个虚拟点相交,旁边标注着今天的日期。
接收器继续工作着,将初阳的琴声与宇宙噪声编织在一起。晨曦翻开初阳留下的最后一本观测日志,在空白页写下新的记录:
"第17次接收成功。信号延迟26分17秒,比理论值多出17秒。原因未知,或许是你那边下了雨?"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PS:三中的樱花开了,比去年早了7天。"
窗外的天色渐暗。当初阳改装过的接收器自动关机时,最后一缕阳光正好掠过桌角的金属罐——里面装着剩下的三十五卷空白磁带,足够用到明年夏天。
晨曦锁好天文台的门,钥匙转动了314度才卡住。走下楼梯时,一片樱花花瓣粘在她的袖口,形状完美得像一颗缩小版的星辰。而在数万公里外的某个房间里,一台相同的接收器刚刚启动,开始记录地球方向传来的、带着樱花气息的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