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靖崑抱着空乘要蛋白棒:"再来一根...还能练..."
孙颖莎甚至出现幻听:"总觉得有人工智能在报'击球角度偏差3度'..."
最惨的是翎动少年们——从此患上"国家队PTSD",见到穿红色队服的就躲着走。
回国家队第一天,王楚钦看着老旧发球机发呆:"突然不会打了..."
梁靖崑对着普通理疗床叹气:"这玩意儿能叫按摩?"
孙颖莎嚼着食堂香蕉:"没有分子料理的香蕉没有灵魂..."
刘国梁冷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木鸾归默默递上一份账单:"损坏设备维修费、超额营养餐费、智能耗材费...从你们奖金里扣。"
全体瞬间清醒:"我们马上好好训练!旧设备特别顺手!食堂香蕉真甜!"
(而翎动基地的智能设备们终于获得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时,翎动运动俱乐部的六名少年选手悄然出现在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的签到处。
他们依旧穿着那身深蓝色训练服,安静地排在队伍末尾,像是一群误入狼群的幼鹿。直到签到处的工作人员惊呼出声:"翎动!是翎动俱乐部的!"
整个场馆瞬间安静,所有目光聚焦在这群孩子身上。摄像机、手机镜头疯狂对准他们,连其他参赛选手都忘了签到,伸着脖子张望。
16岁的李锐作为队长递上报名表,声音平静:"翎动俱乐部,六人全员参赛。"
预赛首日,翎动队员们用最朴实的方式震撼了全场:
12岁的双胞胎兄弟林风、林云在U13组别中,用完全一致的镜像打法一路碾压。
他们的对手甚至无法分辨谁是发球者谁是接球者——因为两人的动作误差不超过0.1秒。
"这根本不是双胞胎默契,"省队教练看得头皮发麻,"这是人体计算机级的同步率!"
14岁的陈小雨在U15女单比赛中,展现出了恐怖的持拍能力。某场比赛中她与对手对拉27板后突然变线,对手因惯性差点摔倒在地。
最让人吃惊的是16岁的李锐。他在U18组别中甚至没用任何新技术,纯粹靠基础功就把去年的全国季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赛后他礼貌握手:"承让了,您的反手其实很有特点。"
对方选手看着记分牌上的4:0,欲哭无泪。
随着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呈现出更可怕的事实:
翎动队员们的平均得分率高达87%,远超其他选手的65%;
他们的非受迫性失误率仅有3%,相当于每局主动丢分不超过1个;
最夸张的是体能数据——打完五局比赛后,他们的心率波动范围仍控制在20次/分钟以内。
"这不是青少年比赛,"某退役国手在直播中惊叹,"这是职业选手在打业余局!"
网友很快发现更细节的恐怖:
【他们每个球的落点都在台角3厘米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