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北京。
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花拍打在训练基地的玻璃窗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室内暖气开得很足,却驱散不了林嘉懿手指的冰凉。她站在队伍最末端,听着教练念出一个个新队员的名字,心跳快得像是刚打完一场五局大战。
"林嘉懿,14岁,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去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女单冠军。"
当自己的名字被叫到时,林嘉懿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她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目光——好奇的、审视的、甚至带着几分怀疑的。在这支汇聚了全国最优秀青少年选手的队伍里,她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直接从省队二队破格入选的。
"听说她打爆了所有省队的同龄选手。"
"长得这么漂亮,打球能行吗?"
"嘘,小声点..."
窃窃私语声像蚊子般钻进耳朵,林嘉懿抿了抿嘴唇,目光始终盯着前方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她早已习惯这种质疑——从她十岁第一次拿起球拍开始,人们总是先注意到她的长相,然后才是她的球技。
入队仪式结束后,队员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林嘉懿婉拒了几个女孩一起去食堂的邀请,独自背着球包走向训练馆。按照安排,正式训练明天才开始,但她已经迫不及待想熟悉这个未来将成为她第二个家的地方。
推开训练馆的大门,空旷的场地里回荡着清脆的击球声。林嘉懿有些意外——这个时间应该没有人才对。她循声望去,发现最角落的一张球台旁,一个身影正在独自练习发球。
那是个圆脸少年,看上去比她大不了几岁,但挥拍的动作却老练得像个职业选手。他穿着深蓝色的国家队训练服,后背已经被汗水浸出一片深色。林嘉懿立刻认出了他——樊振东,15岁就入选国家一队的超级新星,人称"小胖"的天才少年。
林嘉懿犹豫了一下,轻手轻脚地走向另一张球台,生怕打扰到他。她从球包里取出自己新贴好胶皮的球拍,轻轻抚摸着拍柄上刻着的名字缩写"LY"。这是父亲送给她的入队礼物,一块顶级的蝴蝶牌底板,配上她最喜欢的Tenergy胶皮。
"新拍?"
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林嘉懿差点把球拍掉在地上。她猛地转身,发现樊振东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她身后,手里拿着一瓶喝了一半的运动饮料。
"樊...樊振东前辈?"林嘉懿的声音不自觉地紧绷起来,手指紧紧攥着球拍。
樊振东笑了笑,眼睛眯成两条缝:"不用叫前辈,叫我小胖就行。"他走近几步,目光落在林嘉懿手中的球拍上,"反手胶皮贴得挺特别。"
林嘉懿下意识地把拍子往身后藏了藏:"我...我喜欢反手发力..."
"能打一局吗?"樊振东突然问道。
"啊?"林嘉懿愣住了。
"就随便打打,"樊振东已经走向球台另一侧,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球,"11分制,让你两分。"
林嘉懿感到喉咙发紧。和樊振东打球?现在?她还没准备好...但拒绝的话又说不出口。深吸一口气,她走到了球台前。
"你先发球。"樊振东摆好了接发姿势。
第一个球,林嘉懿发了个短下旋。樊振东轻松摆短,球刚刚过网。林嘉懿上前一步,手腕一抖,回了个极转的侧上旋。樊振东似乎有些意外,回球出界。
1:0。
"不错嘛。"樊振东挑了挑眉。
接下来的比赛出乎林嘉懿的意料。她本以为会被完全压制,但事实上,她甚至一度领先。樊振东显然没有用全力,但他也没有放水——每一次回球都带着刁钻的旋转和精准的落点,逼得林嘉懿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比分来到8:10,林嘉懿领先。这个球她发了个看似普通的下旋,却在触球瞬间手腕一抖,变成了一个极转的侧旋。樊振东判断失误,回球下网。
11:8,林嘉懿赢了这一局。
"你的反手技术很特别。"樊振东擦着汗评价道,"有点像张怡宁前辈,但旋转更强。"
林嘉懿喘着气,眼睛却亮晶晶的:"我研究了张怡宁前辈所有的比赛录像。"
"怪不得。"樊振东笑了,"你叫什么名字?"
"林嘉懿。双木林,嘉言的嘉,司马懿的懿。"
"名字很特别。"樊振东点点头,"明天开始,早上六点,这个球台,有兴趣吗?"
林嘉懿眨了眨眼,怀疑自己听错了:"您是说..."
"一起练球。"樊振东转身走向门口,"带够球,我讨厌捡球。"
他没有等回答就离开了,留下林嘉懿站在原地,手中的球拍还微微发烫。她低头看了看表——他们打了将近二十分钟,但感觉只有五分钟那么短。
训练馆二楼的观察室里,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放下手中的笔记本,对身旁的教练李隼说:"有意思的组合,记下来。"
"您是说樊振东和林嘉懿?他们差了三岁呢。"李隼有些疑惑。
"年龄不是问题。"刘国梁意味深长地说,"我看到了火花。中国乒乓球的未来,也许就在这两个孩子身上。"
窗外,初春的北京正悄然孕育着新的生机。而对林嘉懿来说,一段她从未预料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