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阅览室的借阅登记簿第三十七页,林小满的名字后面跟着《中国银杏图谱》。
顾沉将指尖停在那个日期上——9月15日,白露后第七天。他合上登记簿时,金属活页夹在寂静的阅览室里发出"咔"的轻响,像某种隐秘的计时器被触发。
凌晨四点,顾沉骑着单车穿过尚未苏醒的校园。车篮里放着标本夹和一把小剪刀,后座绑着从建筑工地借来的折叠梯。三十公里外的银杏林在导航地图上闪烁,像一小片坠落的星空。
晨露沾湿了他的球鞋。
顾沉在一片树龄超过百年的银杏树下停住。他仰头看着那些扇形叶片在晨光中舒展,忽然想起林小满采访稿里写过:"银杏是活化石,记得所有被人类遗忘的时间。"
剪刀刃口压住叶柄时,他下意识屏住呼吸。
十二片叶子,每片都符合严苛的标准:
1.叶缘无虫蛀痕迹
2.主脉与侧脉夹角接近75度(最优美学比例)
3.叶柄保留完整导管(确保存活期超过72小时)
回程时太阳已经升起,顾沉腕表停在7:15。这个数字被铅笔写在标本夹封面,后面跟着一个问号——林小满发现叶子的时间永远是7:20,五分钟时差足够水汽在叶片上凝结出恰到好处的露珠。
新闻系207教室的门锁对他而言形同虚设。顾沉用学生卡划开缝隙,轻车熟路地走到第三排靠窗位置。林小满的马克杯静静立在桌上,杯底残留着咖啡渍,杯身贴着的便利贴上画着个气鼓鼓的简笔画小人——上周她在这丢了一支钢笔。
他取出新的银杏叶替换掉昨天的。枯萎的叶片被收进透明文件袋,标记着日期和天气。当他把新鲜叶子压在杯垫下时,忽然发现桌角刻着几个小字:
"今天会遇见你吗?"*
钢笔尖在文件袋上划出长长的痕迹。顾沉僵在原地,耳膜鼓动着心跳的轰鸣。他下意识去推眼镜,却摸到自己发烫的耳廓——
教室后门传来脚步声。
林小满抱着采访设备站在逆光里,晨风穿过敞开的门,掀起她手中纸张的一角。顾沉慌乱中碰倒了整排画架,金属支架砸在地上发出令人心悸的脆响。
一片银杏叶缓缓飘落在他们之间的地板上。
阳光突然变得很亮,顾沉看清了她眼睛里的自己——那个永远躲在测量仪器后的偷窥者,此刻正暴露在毫无遮挡的晨光里,像一栋突然被拆除脚手架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