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后,辩论赛正式举行。
礼堂里座无虚席,俞硕和纪予舟代表班级出战。俞硕穿着熨烫整齐的校服,脸色比前段时间好多了;纪予舟则一如既往地面无表情,但眼神比平时专注些。
"正方观点,当代青少年更应重视知识广度……"俞硕的开篇陈词铿锵有力,引经据典,不时引来掌声。
轮到纪予舟发言时,他用一系列精确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支持了俞硕的观点,逻辑严密得无懈可击。
自由辩论环节,两人配合默契。俞硕负责情感共鸣和即兴反驳,纪予舟则随时提供数据支持和逻辑拆解。当反方提出"杂而不精"的质疑时,俞硕用达芬奇的例子反驳, 纪予舟立刻补充了现代跨学科研究的数据,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最后结辩时,俞硕的一段话让全场安静:".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知识就像一座花园。深度让我们扎根,而广度让我们看见整片天空。只有深入土壤又伸展枝叶,才能在风雨来临时屹立不倒。"
评委宣布结果时,俞硕和纪予舟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同学们欢呼雀跃,将俞硕和纪予舟团团围住。俞硕下意识寻找纪予舟的身影,发现他已经退到人群边缘,但这次, 他的目光没有避开俞硕。
两人的视线穿过喧闹的人群,在空中交汇。纪予舟轻轻点了点头,嘴角浮现出一个几不可见的微笑。俞硕突然觉得,比起辩论赛的胜利,纪予舟的笑容似乎要更让他喜悦一些。
那天晚上,俞硕在书桌前摆弄相机,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纪予舟发来的消息,只有简单几个字:[明天放学后天文台见。带上你的相机。]
俞硕盯着屏幕看了很久,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打开抽屉,那个医用警报器静静躺在那里。辩论赛已经结束了,可是他不打算这么快还回去。
辩论赛结束后的第三天中午,俞硕端着餐盘在食堂里张望。陈舫在不远处挥手, 但他摇摇头,目光锁定在角落那个独坐的身影上。
"这里有人吗?"俞硕站在纪予舟桌前,餐盘上堆满了食物。
纪予舟抬起头,黑曜石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没有。"
俞硕拉开椅子坐下,将一杯奶茶推到纪予舟面前:"给你,少糖的。辩论赛庆功。"
纪予舟盯着奶茶看了两秒,修长的手指轻轻碰了碰杯壁:"谢谢。"
"你平时中午都一个人吃饭?"俞硕咬了一口鸡排,口齿不清地问。
"嗯。"
"多无聊啊,以后我们一起吧。"俞硕咽下食物,"对了,天文台那晚拍的星空照片我洗出来了,你要看吗?"
"嗯。"
"多无聊啊,以后我们一起吧。"俞硕咽下食物,"对了,天文台那晚拍的星空照片我洗出来了,你要看吗?"
纪予舟放下筷子,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相册,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夹着几张照片,正是俞硕上周在天文台拍的。
"你已经洗出来了?"俞硕惊讶地接过相册本。照片边缘整齐,没有一丝折痕,被保存得极好。
"学校里的暗房。"纪予舟简短解释,"那边的人技术很好。"
简单的几个字让俞硕胸口一热。他翻看着照片,突然发现最后一张不是星空,而是纪予舟的侧影--他站在望远镜前,星光勾勒出他清俊的轮廓。俞硕完全不记得自己拍过这张。
"这张……"
"偷拍的。"纪予舟指出事实,语气却听不出责备,"但构图很好。"
俞硕耳根发热:"抱歉,我有时候会不自觉……"
"没关系。"纪予舟收回笔记本,"我喜欢。"
三个字轻飘飘地落下,却在俞硕心里激起一圈涟漪。他盯着纪予舟低头喝奶茶时微微颤动的睫毛,突然很想用相机记录下来。
从那天起,俞硕开始有意识地"偶遇"纪予舟。早晨在校门口"巧合"地同时到达,午休时"刚好"也想去图书馆,放学后"顺便"问一包要不要一起走。纪予舟每次的反应都淡淡的,但从不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