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轩的海棠花又开了一季,枝影斜斜映在窗纸上,像是谁用朱砂笔勾出的淡墨。温郁倚着案几翻看一卷奏折,指尖轻轻摩洛纸页边缘,眼神却沉静如水。
皇帝自那日之后,对皇后的态度已悄然生变。虽未明旨训斥,但数日未曾召见,连例行的晨昏定省也只由敬妃代为传话。宫中风声渐起,皆知皇后的宠信已不如前,而淑嫔温氏,则成了御前最常出现的身影。
青禾轻步进来,低声禀道:“娘娘,内务府送来了新一批的宫例银两明细,请您过目。”
温郁点头,接过账册翻阅片刻,眉心微蹙:“这几项支出,比上月多了三成,是何缘故?”
青禾答道:“奴婢问过,说是因皇后娘娘近来赏赐频繁,加之安贵人被押入慎刑司后,几位嬷嬷都格外谨慎,怕惹了事端,便多用了些银钱安抚底下人。”
温郁垂眸,语气不重不轻:“皇后娘娘一向节俭,怎会突然大手笔赏赐?这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她合上账册,抬眼看向青禾:“你去一趟内务府,将这些账目抄一份送去给皇上,就说臣妾只是照章办事,并无他意。”
青禾应声而去,温郁望着窗外摇曳的花影,心中已有计较。
几日后,御书房传来旨意,命淑嫔温氏协助皇帝处理部分朝政事务,以“分忧解难”之名,实则已是开了先例。后宫之中,议论纷纷。
华妃得知此事,冷笑不已:“一个刚晋位的淑嫔,竟也妄想插手政务?她当自己是谁?太后娘娘不成?”
曹贵人劝道:“娘娘息怒,淑嫔此举不过是讨好皇上罢了,未必能长久。”
华妃冷哼一声:“若她真有本事,本宫倒要看看她能走多远。”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亦有非议。
“女子干政,于礼不合。”一位老臣在朝会上直言不讳,“陛下若纵容此风,恐失天下人心。”
皇帝听罢,神色不动,只是淡淡道:“朕不过让她协助整理内廷账目,与国政无关。”
老臣仍欲再谏,却被皇帝一句“退下”打断。
自此,温郁正式踏入朝政之门。
起初,她仅负责整理内廷收支、审核各宫采买清单等琐碎事务。但她并未因此懈怠,反而更加细致入微。每一份奏折她都亲自过目,每一项开支她都详加查证,甚至亲自召见相关太监宫女,一一核实。
她的效率极高,短短半月,便清理出三项虚报账目,涉及银两数千两。皇帝看过呈报后,龙颜微悦,特赐她一枚紫檀印,许她在部分文书上加盖以示权责。
温郁接印时,低眉顺眼:“臣妾不敢居功,只愿为陛下分忧。”
皇帝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做事向来稳妥,朕信得过你。”
她微微一笑,眼波流转间,似春水初融:“陛下谬赞,臣妾不过是谨记职责,不敢懈怠。”
自那日起,她开始接触更多政务。从宫中人事安排到外廷官员调任,从后宫膳食配给到皇陵修缮预算,凡涉内廷之事,皇帝皆允她参与意见。
一次,皇帝谈及江南水患,欲派钦天监前往勘察,却苦于无人可用。温郁适时进言:“陛下,臣妾曾在家中听父亲提及,工部郎中沈文清曾主持修筑江堤,经验丰富,或可委以重任。”
皇帝闻言,略显惊讶:“你倒是知道不少。”
温郁浅笑:“臣妾不过拾人牙慧,若有差错,还请陛下明察。”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采纳了她的建议,果然不出所料,沈文清不负众望,很快便拟出一份详尽的治水方案,令皇帝颇为满意。
自此,皇帝对她愈加信任。
然而,朝野之中,亦有人暗生不满。
某日早朝,一位御史趁机弹劾:“淑嫔温氏,擅权弄政,逾越本分,若不加以遏制,恐有祸乱之虞。”
皇帝听完,面色未变,只淡淡问道:“你说她擅权,可有证据?”
御史顿了顿,咬牙道:“臣虽无确凿证据,但民间已有传言,称其干预朝政,左右圣意。”
皇帝冷笑:“传言?你也信传言?”
御史一时语塞。
皇帝缓缓起身,目光森然:“淑嫔温氏,乃朕亲授其职,若你认为她有罪,便是质疑朕的决断。”
御史吓得连连叩首:“臣不敢!臣只是……”
“不必再多言。”皇帝拂袖而去,留下满殿沉默。
此事过后,再无人敢公然指责温郁。
她借势而行,在宫中地位愈发稳固,连带碎玉轩的门庭也日渐热闹起来。许多原本依附皇后的人,也开始私下前来拜访,试探口风。
温郁待人温和,却始终留有三分距离。她不轻易表态,也不贸然结盟,只在适当时候给予回应,让人摸不清她的真正立场。
某日午后,她在御花园偶遇敬妃。
敬妃笑着打趣:“淑嫔如今可是炙手可热,连我都觉得有些高攀不起。”
温郁轻笑道:“姐姐说笑了,我不过是替皇上做些琐事,哪谈得上炙手可热。”
敬妃意味深长地看着她:“你这人啊,总是谦逊得让人捉摸不透。只是,树大招风,你可要想清楚,往后路该怎么走。”
温郁敛眉,声音轻柔却坚定:“臣妾心中有数。”
敬妃点点头,不再多言。
待她离去后,温郁站在原地,望着远处的宫墙,目光渐渐沉静下来。
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夜色渐深,碎玉轩内烛火摇曳,映得窗纸上的花影斑驳陆离。温郁坐在案前,翻阅着一本诗集,指尖轻轻划过纸页,思绪却飘向远方。
她知道,皇后不会善罢甘休。
窗外,风起,一片落叶打在窗棂上,发出轻微的叩击声。
她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残月挂在天边,幽光洒落,映得庭院一片清冷。
忽听门外脚步轻响,青禾匆匆进来,低声禀报:“娘娘,方才收到密报,皇后昨日夜里召见过一人。”
温郁手指一顿,随即恢复平静:“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