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永闯诗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破阵子·团队登山行》

永闯诗集

石径松间影动,红衫队里情浓。旗帜展时心更奋,脚步奔行气正雄。攀登意未穷。

挑战自我铭志,相期同赴群峰。峻岭险途皆无惧,一路欢歌向碧空。归来意气融 。

登山记

岁在仲春,天朗气清。吾侪一众,怀“挑战自我,携手前行”之志,聚于山麓。观夫山峦叠翠,林木葱茏,心向往之。

初行,道平且缓,众人意气风发,谈笑风生。未几,路转崎岖,石径嶙峋,荆棘丛生。然诸人皆无惧色,相互扶持,或援之以手,或励之以言。攀陡峭之岩,越沟壑之险,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志愈坚,意愈决。

及于山巅,极目远眺,但见云海茫茫,群山连绵,村落星罗,江河如带。清风拂面,疲惫尽消,心中畅快,难以言表。此时方悟,登山之乐,不仅在凌绝顶之风光,更在攀登之历程。途中艰辛,皆为磨砺;同伴相助,情谊弥坚。

夫人生亦如登山,道阻且长,然心怀壮志,不畏艰难,偕友同行,则终能至理想之境,览无限之景也。

作者:永闯

《破阵子·团队登山行》与《登山记》译解及赏析

一、《破阵子·团队登山行》

原词

石径松间影动,红衫队里情浓。旗帜展时心更奋,脚步奔行气正雄。攀登意未穷。

挑战自我铭志,相期同赴群峰。峻岭险途皆无惧,一路欢歌向碧空。归来意气融。

诗意译写

蜿蜒的石径穿梭在松林间,人影随着步伐晃动;队伍中鲜红的衣衫格外醒目,成员间情谊深厚热烈。迎风展开的旗帜,让众人内心愈发振奋;大家步伐矫健、气势昂扬,向着山顶奋力攀登,心中的热情与决心从未消减。

此行以挑战自我为信念,相约共攀高峰。面对险峻的山岭与崎岖的路途,没有一人畏惧退缩,一路上欢歌笑语,向着广阔的蓝天前行。待登顶归来,每个人的意气与团队的凝聚力,早已交融为一体。

赏析

1. 动态意象与激昂情感的交融

上阕以“石径松间影动”开篇,用“影动”二字勾勒出登山队伍行进的动态感,松间石径的自然环境与队伍的活力形成对比。“红衫队里情浓”则以鲜明的色彩(红衫)和直白的情感表达,突出团队的凝聚力。“旗帜展”“脚步奔行”等动态场景,配合“心更奋”“气正雄”的心理描写,将登山过程中的激昂情绪推向高潮,展现出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主题的递进与升华

下阕“挑战自我铭志,相期同赴群峰”点明登山的深层意义——不仅是体力的挑战,更是精神的追求。“峻岭险途皆无惧”呼应上阕的“攀登意未穷”,强化团队面对困难的坚定态度;“一路欢歌向碧空”以浪漫的笔触,将艰辛的攀登转化为充满诗意的旅程。结尾“归来意气融”巧妙收束,既写登山后的满足感,又暗喻团队成员间的默契与团结,使词作主题从个体挑战升华为集体精神的赞颂。

3. 豪放词风与简洁语言的结合

作为《破阵子》词牌作品,本词继承了豪放派的雄浑气势。短促有力的词句(如“旗帜展时心更奋,脚步奔行气正雄”)、充满力量感的动词(展、奔、攀),以及“碧空”“群峰”等宏大意象,共同营造出豪迈激昂的氛围。语言简洁直白,不事雕琢,却通过场景与情感的直接碰撞,传递出强烈的感染力。

二、《登山记》

原散文

岁在仲春,天朗气清。吾侪一众,怀“挑战自我,携手前行”之志,聚于山麓。观夫山峦叠翠,林木葱茏,心向往之。

初行,道平且缓,众人意气风发,谈笑风生。未几,路转崎岖,石径嶙峋,荆棘丛生。然诸人皆无惧色,相互扶持,或援之以手,或励之以言。攀陡峭之岩,越沟壑之险,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志愈坚,意愈决。

及于山巅,极目远眺,但见云海茫茫,群山连绵,村落星罗,江河如带。清风拂面,疲惫尽消,心中畅快,难以言表。此时方悟,登山之乐,不仅在凌绝顶之风光,更在攀登之历程。途中艰辛,皆为磨砺;同伴相助,情谊弥坚。

夫人生亦如登山,道阻且长,然心怀壮志,不畏艰难,偕友同行,则终能至理想之境,览无限之景也。

诗意译写

时值仲春,天空晴朗,微风和煦。我们一行人怀着“挑战自我,携手前行”的志向,在山脚下集结。望着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山林,心中满是向往。

起初,山路平坦舒缓,众人兴致高昂,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不久,道路变得崎岖难行,石阶嶙峋突兀,荆棘肆意生长。但大家毫无惧色,彼此搀扶,有人伸手相助,有人鼓劲加油。攀爬陡峭的岩壁,跨越险峻的沟壑,即便汗流不止、气喘吁吁,每个人的意志却愈发坚定。

登上山顶后,极目远眺,只见云海翻涌,群山连绵不绝,山脚下的村落如繁星散落,江河蜿蜒如丝带。清风吹过,满身疲惫顿时消散,心中的畅快难以用言语形容。此时方才领悟:登山的乐趣,不仅在于登顶后的壮丽景色,更在于攀登途中的经历。一路上的艰难困苦,皆是对意志的磨砺;同伴间的相互扶持,让情谊更加深厚。

人生就如同登山,道路险阻漫长,但只要心怀壮志,不惧困难,与志同道合之人并肩前行,终能抵达理想的彼岸,领略无限风光。

赏析

1. 传统游记的叙事结构与情感脉络

文章沿袭古典游记“纪游—写景—感悟”的三段式结构:开篇点明时间、人物与目的,继而按登山进程(初行—遇阻—登顶)展开叙事,最后由登山之景升华至人生哲理。情感上,从“意气风发”的期待,到“志愈坚”的坚持,再到“心中畅快”的释然,层层递进,将登山的体验转化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 细节描写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文中对登山过程的细节刻画尤为生动:“石径嶙峋,荆棘丛生”以环境之险反衬团队的坚韧;“援之以手,励之以言”用具体动作与语言,展现成员间的互助精神;“云海茫茫,群山连绵”的壮阔景色,则与前文的艰辛形成对比,暗示“苦尽甘来”的人生逻辑。此外,“登山”本身作为核心象征,隐喻人生之路,使文章超越单纯的游记,具备哲理深度。

3. 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与古典韵味

语言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之美:句式上,四字短句(“天朗气清”“山峦叠翠”)与散句交错,如“攀陡峭之岩,越沟壑之险”对仗工整,富有韵律感;用词上,“嶙峋”“星罗”等文言词汇与口语化表达(“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融合,既保留传统游记的雅致,又贴近生活。结尾“人生亦如登山”的议论,直接点明主旨,使文章在感性叙事中不失理性思考。

整体评析

《破阵子·团队登山行》与《登山记》虽文体不同,却殊途同归:前者以词的凝练,聚焦登山过程中的激昂情绪与团队精神;后者以散文的细腻,完整呈现登山的经历与哲思。二者均通过“登山”这一主题,诠释了挑战自我、团结协作的价值,并将自然体验升华为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文学作品“即景生情,因事寓理”的魅力。

上一章 《青春壮行歌》 永闯诗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共赴山行》(其一)(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