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山行(其一)
横幅展志意飞扬,红影穿梭峻岭长。
携手攀援石径险,并肩谈笑野林芳。
旌旗指引前行路,壮志催开奋进章。
挑战自我同出发,山川见证谊深长 。
共赴山行(其二)
红衫映日共登峰,笑语穿林意正浓。
石径崎岖何所惧,齐心挑战自从容 。
山川作伴情无尽,旗帜招展志未穷。
今日同游天地阔,明朝再赴万千重 。
作者:永闯
《共赴山行》(其一)(其二)译解与赏析
一、《共赴山行》(其一)
原诗
横幅展志意飞扬,红影穿梭峻岭长。
携手攀援石径险,并肩谈笑野林芳。
旌旗指引前行路,壮志催开奋进章。
挑战自我同出发,山川见证谊深长 。
诗意译写
展开写有志向的横幅,众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身着红衣的队伍,如灵动的光影在连绵的崇山峻岭间穿梭。大家手挽着手,共同攀爬险峻的石阶小路;肩并着肩,在芬芳的野林间谈笑风生。飘扬的旌旗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心中的壮志激励着我们书写奋进的篇章。我们一同踏上挑战自我的征程,巍巍山川将见证我们深厚的情谊。
赏析
1. 昂扬向上的整体基调
开篇“横幅展志意飞扬”,以“横幅展志”这一具有仪式感的动作,点明登山活动的目标与决心,“意飞扬”三字瞬间将队伍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展露无遗。“红影穿梭峻岭长”,用“红影”既突出队伍着装的醒目,又赋予其灵动鲜活之感,与“峻岭长”的静态形成动静对比,展现出队伍在壮阔山景中行进的画面。
2. 团队协作的生动刻画
颔联“携手攀援石径险,并肩谈笑野林芳”对仗工整,“携手”“并肩”两个动作细节,直观展现出团队成员相互扶持、亲密无间的关系;“石径险”强调登山的艰难,“野林芳”描绘途中的美好,一险一美相互映衬,体现出大家在面对困难时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3.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颈联“旌旗指引前行路,壮志催开奋进章”中,“旌旗”作为核心象征意象,既实指队伍前行时的标识,又象征着目标与方向;“壮志”则是团队精神的内在动力,二者结合,将登山活动升华为一场充满使命感的征程。尾联“挑战自我同出发,山川见证谊深长”直接点明主旨,以“山川见证”赋予情谊以永恒感,使诗歌从个体的挑战行为,升华为对团队情谊的赞颂。
4. 语言风格与韵律特色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大量使用如“飞扬”“穿梭”“攀援”“谈笑”等充满动态感的词汇,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画面感。押韵上,“扬”“长”“芳”“章”“长”押平声韵,朗朗上口,与诗歌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相契合,读来气势磅礴。
二、《共赴山行》(其二)
原诗
红衫映日共登峰,笑语穿林意正浓。
石径崎岖何所惧,齐心挑战自从容 。
山川作伴情无尽,旗帜招展志未穷。
今日同游天地阔,明朝再赴万千重 。
诗意译写
身穿红衣的我们在阳光照耀下一同攀登高峰,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大家兴致盎然。即便石阶小路崎岖难行,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只要齐心协力迎接挑战,便能从容应对。以山川为陪伴,我们的情谊没有尽头;旗帜迎风招展,我们的志向永不消退。今日一同畅游,天地广阔任我们驰骋;明日,我们还将携手奔赴更多的艰难险阻,继续前行。
赏析
1. 热烈欢快的氛围营造
首联“红衫映日共登峰,笑语穿林意正浓”,“红衫映日”色彩鲜明,红色衣衫与金色阳光相互辉映,营造出热烈明亮的视觉效果;“笑语穿林”从听觉角度切入,展现出队伍的活跃氛围,“意正浓”则强化了众人兴致高昂的状态。
2. 直面困难的坚定信念
颔联“石径崎岖何所惧,齐心挑战自从容”以反问句式起笔,增强语气,凸显出团队面对困难时的无畏与自信。“齐心”二字点明力量的源泉在于团结协作,“从容”则展现出一种沉稳大气的精神风貌,使诗歌在激昂中又多了一份镇定自若。
3. 情感的升华与展望
颈联“山川作伴情无尽,旗帜招展志未穷”,将“山川”与“旗帜”两种意象并置,“山川作伴”赋予情谊以自然的永恒性,“旗帜招展”延续前文象征意义,突出志向的坚定。尾联“今日同游天地阔,明朝再赴万千重”,从“今日”到“明朝”,从“天地阔”到“万千重”,时间与空间维度同时拓展,既总结当下的畅快经历,又展望未来的征程,展现出团队永不满足、持续奋进的精神,使诗歌的情感从对当下的赞美升华到对未来的期许。
4. 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
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红衫”“石径”“山川”“旗帜”等为实,“意正浓”“何所惧”“情无尽”“志未穷”等为虚,通过实景与情感的交融,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语言质朴有力,如“共登峰”“自从容”“天地阔”等表述,虽直白却极具感染力,将团队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两首诗的综合评析
这两首《共赴山行》主题一致,均围绕团队登山活动展开,展现出团结协作、挑战自我的精神以及深厚的情谊。在内容上,二者相互补充,第一首侧重登山过程中的协作与情谊的见证,第二首强调面对困难的态度与对未来的展望;在艺术风格上,都具有语言明快、节奏强烈、情感激昂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将登山这一集体活动升华为对团队精神的礼赞,传递出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