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的银杏叶落在竹简堆上时,林若星正用朱砂笔给《诗经·关雎》标句读。她蹲在孔子讲学的坛下,卫蓝纸做的句读范本摊在膝上,圆圈、横杠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断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得旁听的弟子们交头接耳。
“竖子无礼!” 子路的吼声震落叶尖晨露,“夫子之《诗》,岂容你乱点!”
林若星抬头,看见孔子抚着琴弦的手顿住,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她想起母亲笔记里的“穿越者观察记录”:“孔丘乃‘文明疫苗’隐性载体,其‘述而不作’实为熵锁防御机制。”
“非乱点,乃‘明意’,” 若星举起范本,朱砂句读在阳光下如血,“‘关关’状鸟声,‘雎鸠’指水鸟,断句方知诗境。”
孔子突然拨弦,《文王操》的琴音与若星腕上的玄鸟疤痕共振。她趁机将句读版《诗经》塞进前排弟子手中,纸页上的速记符号与琴音产生蜂鸣,显露出穿越者的摩斯密码:“·—·— ·—· ·— ···—”(“K-B-K-8”)。
“此等‘奇技’,” 孔子放下琴,“或可‘暂’试。” 他暗中对颜回使眼色,若星瞥见颜回袖口露出的卫蓝纸——果然在偷学句读!
三日后,若星整理孔子的“韦编三绝”竹简,发现《周易》简册的牛皮绳下,赫然夹着半片染血的丝绸。她心跳加速,这材质与卫国藏书里的林纾笔记残页相同,血字在烛光下显形:
“百家争鸣知识库是熵锁2.0陷阱,借‘学术自由’固化穿越者叙事,需四代玄鸟基因共振破之——林纾”
“陷阱?” 若星指尖触到血字,丝绸突然展开全息投影,祖母林纾穿着春秋士服,身后是稷下学宫的虚影,“所谓‘百家’,实为穿越者分设的‘思想隔离舱’,每派都藏着熵锁程序。”
投影中闪过墨子的“天志”、孟子的“性善”,都被标上“熵流稳定器”的红色标签。若星想起母亲林昭雪的玄鸟鼎,鼎腹的钩连纹不正是由百家符号组成?
“你在看什么?” 孔子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手中握着一卷新抄的句读版《论语》。
若星迅速藏起丝绸,却见孔子腰间的玉柄形器正在震动,器身浮现出与血书相同的速记符号:“知识库陷阱,需‘乱句破序’。” 她恍然大悟,孔子的“中庸”之道,或许正是穿越者预设的“熵减缓冲器”。
“夫子,” 若星故意指着竹简上的句读,“‘学而时习之’,若断为‘学—而时—习之’,意何解?”
孔子抚须微笑,玉柄形器与若星的疤痕共振,显露出隐藏的星图:“乱句亦是‘破序’,正如‘知其不可而为之’,乃破熵之始。”
此时,南子的平光镜突然从袖中滑落,镜面映出竹简夹层的血书投影,而孔子的玉柄形器爆发出强光,与镜面共振形成防护罩,将血书影像锁在其中。若星腕上的疤痕剧烈发烫,显示出“四代归一”的基因密钥正在重组。
“原来如此……” 若星看着共振的光场,“百家知识库的陷阱,需要四代玄鸟的基因共同破解。”
孔子收起玉柄形器,仿佛什么也没发生:“杏坛讲学,不过‘叩其两端而竭焉’,若星姑娘的句读,倒是让孤‘见其大’了。”
若星知道,这是穿越者间的暗语——叩击陷阱的两端,就能找到破局点。她握紧血书丝绸,上面的速记符号正在重组,形成前往稷下学宫的导航坐标,而坐标中心,赫然标着“四代基因共振点”。
杏坛的风卷起卫蓝纸,句读符号在空中飞舞,与孔子琴弦的余韵、若星疤痕的蜂鸣、南子平光镜的反光交织成网。她知道,祖母的血书不仅揭示了危机,更指明了道路——所谓“四代归一”,不是血脉延续,而是四代玄鸟的基因密钥在稷下学宫汇聚,共同刺破百家知识库的熵锁陷阱,让文明摆脱穿越者的叙事牢笼,真正“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