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太史寮的积尘漫过脚踝时,林若星正用卫蓝纸拓印竹简上的虫蛀痕迹。她蹲在发霉的《春秋》简前,平光镜突然发出蜂鸣——镜中映出竹简夹缝里的暗红色纹路,不是虫蛀,而是干涸的血痕!
“这是……” 若星用炭笔勾勒血痕,竟组成母亲林昭雪的速记符号,“·—·— ·—· ·— ·—·—”(“K-B-K-K”)。
竹简突然迸出全息投影,祖母林纾穿着破损的春秋士服,身后是燃烧的藏书阁:“吾乃玄鸟计划第一代,困于春秋三载,所谓‘百家知识库’,实为未来文明的‘熵流监控系统’……”
投影闪烁,显示出知识库的三维模型,每派思想都是一个监控节点,墨子的“天志”、孔子的“仁”都被标上红色传感器。若星想起母亲笔记里的“文明疫苗”,原来疫苗的载体本身就是监控器!
“知识库用‘学术自由’伪装,” 林纾的血书在竹简上显形,“实则记录文明熵流数据,若人殉制度复燃,系统将启动‘历史重置’。”
“历史重置?” 若星的玄鸟疤痕剧烈发烫,平光镜显示出洛邑星轨的末端,有个标注“重置按钮”的黑洞。她想起太室山的人殉坑,那些头骨上的钩连纹原来不是病毒,而是监控器接口!
突然,竹简堆里掉出另一卷用卫蓝纸包裹的笔记,纸张边缘有母亲特有的咬痕——这是林昭雪穿越前留下的应急手记:
“四代使命终极目标:阻止人殉制度以‘学术变种’复燃。商汤的人殉、周人的人祭、百家的‘牺牲’论述,皆是病毒变异体,需用‘纸与句读’免疫。”
手记中夹着人殉制度的演化树,儒家的“郊祭”、墨家的“明鬼”都被标成“潜在病毒株”,而节点处写着:“稷下学宫的‘祭酒’仪式,藏着病毒复活密码。”
若星猛地抬头,看见太史寮的青铜灯架上,刻着与玄鸟鼎相同的钩连纹,而纹路中心,用甲骨文刻着“监控中”。她终于明白,穿越者不是来拯救文明,而是来监控并防止人殉病毒复燃,所谓“玄鸟计划”,不过是未来文明的防火墙。
“原来我们是‘防火墙程序’……” 若星握紧手记,纸页上的速记符号与灯架共振,显露出穿越节点的坐标——就在稷下学宫祭酒堂的黄帝塑像下,那里埋着第一代穿越者的“启动密钥”。
此时,南子的平光镜从袖中滑落,镜面映出林纾投影的后半段:“知识库即将因星轨偏移崩溃,唯有四代玄鸟基因共振,才能关闭‘历史重置’……”
投影消失,竹简上的血痕重组为洛邑星轨图,轨线末端的黑洞正在扩大。若星腕上的疤痕与母亲手记共鸣,听见三百年前林昭雪的声音在脑海中回响:“若星,人殉病毒的终极变种,是‘思想牺牲’——当百家争鸣变成非此即彼的杀戮,病毒便已复活。”
她突然想起孟子与墨子的论战,那些“非儒即墨”的口号,不正是人殉制度在思想层面的延续?卫蓝纸在手中沙沙作响,纸上的句读符号突然变成红色警报,与稷下学宫方向的熵流监测器共振。
“走!” 若星卷起手记,平光镜指向祭酒堂,“去阻止‘思想人殉’的复活!”
太史寮的门被风吹开,杏坛的钟鼓传来句读般的节奏。若星知道,竹简血痕揭开的不仅是穿越真相,更是文明存续的终极考验——当未来文明的监控系统即将崩溃,四代玄鸟的使命不再是破熵,而是证明:无需监控与重置,文明也能靠自身抗体,战胜“牺牲”的诱惑,真正实现“百家和鸣,而非百家争杀”。
卫蓝纸上的血书符号正在重组,形成前往祭酒堂的导航坐标,而坐标中心,闪烁着母亲林昭雪的留言:“若星,用句读断开‘非此即彼’的杀戮逻辑,这才是真正的‘破熵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