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盯着面前那份被退回的申请表,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肖战轻轻按住他的手腕,感受到皮肤下跳动的脉搏——像极了赛车引擎在极限状态下的震动频率。
"他们说'家庭结构不适合'是什么意思?"王一博的声音压得极低,每个字都像从齿缝间挤出来的。
肖战叹了口气,翻看着随申请表一起退回的评估报告。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纸面上,那些冰冷的官方措辞显得更加刺眼:"经过综合评估,贵方目前的生活节奏与儿童成长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胡扯!"王一博猛地站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在笼子里的豹子,"我们准备了整整一年!儿童房、学校调查、紧急预案...他们甚至没来看过!"
肖战的目光落在茶几上的相框——那是他和王一博在摩纳哥领奖台后的合影,王一博举着那张儿童房设计图,而他笑着擦眼泪。三个月过去了,他们以为领养程序会顺利进行,却没想到在初步评估阶段就遇到了阻碍。
"我查过了,"肖战滑动平板电脑,"负责我们case的面试官是张女士,五十岁,传统家庭观念,经手的案例中异性夫妇占比92%。"
"所以是歧视。"王一博停在窗前,背对着肖战,肩膀线条紧绷,"因为我们是两个男人。"
肖战走到他身后,双手环住丈夫的腰,下巴搁在他肩上。透过玻璃的反射,他看到王一博眼中罕见的挫败感。
"我们上诉,"王一博突然转身,"找律师,开记者会,我可以在下一场比赛前——"
"一博,"肖战轻声打断,"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吗?你教我赛车过弯的最佳时机。"
王一博皱眉:"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
"恰恰是时候。"肖战拉着他坐下,"有时候直接冲刺不是最佳策略,需要...等待合适的入弯点。"
王一博的眉头慢慢舒展,呼吸也逐渐平稳。肖战知道这个比喻他听得懂——在赛道上,王一博是最有耐心的车手,总能等到最佳超车时机。
"你有什么计划?"王一博问,语气已经冷静许多。
肖战眼睛亮起来,拿出笔记本电脑:"我分析了张女士批准的所有案例,发现一个共同点——"
"家庭稳定性。"王一博接话,开始跟上肖战的思路。
"没错。而我们的职业特性在她看来可能是不稳定因素:你经常出国比赛,我的设计项目需要熬夜..."肖战调出一份精心制作的图表,"所以我重新规划了未来三年的家庭计划。"
屏幕上显示着一个色彩协调的甘特图,将育儿安排、比赛日程和设计项目无缝衔接,甚至标注了备用方案和应急措施。王一博微微睁大眼睛——这是肖战最擅长的,把感性的情感需求转化为理性的系统设计。
"还不够。"他沉思片刻,突然拿出手机拨了个号码,"马修?我需要调整下赛季的赛程...对,减少至少30%的参赛次数。"
肖战惊讶地看着他。王一博从未为任何人改变过他的赛车计划,即使是婚后也保持着近乎偏执的职业专注度。
"另外,"王一博继续道,目光与肖战相遇,"帮我联系FIA的儿童基金会,我想发起一个赛车主题的儿童安全座椅设计项目。"
挂断电话,王一博伸手抚平肖战眉间的细纹:"如果他们要看到'家庭稳定性',我们就展示给他们看。"
肖战突然感到鼻子一酸。这个曾经把赛车视为一切的男人,现在正主动调整生命中最重要的赛程表,只为给他们未来的孩子一个"看起来更稳定"的家庭形象。
"还有这个。"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本装帧精美的画册,封面上写着《我们的育儿理念》。
王一博翻开,第一页是一张数据图表——将赛车性能参数类比为儿童成长指标:安全性=健康管理,加速性能=教育投入,悬挂系统=情感支持...每一项都有详细解释和实施方案。
"你把我的赛车数据..."王一博声音发紧。
"转化成了育儿计划。"肖战微笑,"记得吗?我说过要把你的专业特长融入我们的家庭生活。"
王一博一把将他拉进怀里,吻落在发间。肖战能感觉到丈夫胸腔里传来的震动,那是一种无声的、深沉的情感表达,比任何语言都有力。
——
两周后,儿童福利机构会议室。
张女士推了推老花镜,审视着面前这对与众不同的夫夫。王一博一身笔挺西装,坐姿端正得像参加新闻发布会;肖战则穿着温柔的米色毛衣,面前摊开着一本厚厚的计划书。
"王先生,您作为职业赛车手,如何保证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
王一博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按下遥控器。投影屏上显示出一张精确到分钟的时间表:"赛季期间,我每天保证至少3小时亲子时间,通过视频通话实现实时互动。非赛季期间,这个数字会增加到8小时。"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像赛车进站加油换胎,时间虽短但效率最大化。我会把这种策略应用于亲子时间质量而非数量。"
张女士眉毛微微上扬,转向肖战:"肖先生,您的工作性质也需要经常出差,紧急情况下的育儿方案是?"
肖战从容地翻开计划书某一页:"我们建立了一个三级应急网络:第一级是住在同小区的我姐姐,五分钟可达;第二级是签约的育儿专家,随时待命;第三级是全天候在线医疗咨询。"他微笑着补充,"就像赛车团队的后勤保障系统。"
面试持续了两小时,问题从日常生活安排到教育理念,再到紧急情况处理。当谈到"如何向孩子解释有两个爸爸"时,王一博突然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
"我们用这个解释。"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两个精致的赛车模型——一辆红色,一辆蓝色,车身上分别印着"Daddy YB"和"Daddy Sean"。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每辆赛车有不同的调校。"王一博的声音出奇地柔和,"重要的是团队合作和互相理解。我们的家庭...就是最棒的pit crew(维修站团队)。"
张女士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肖战悄悄握住王一博的手,发现他的掌心微微出汗——这可是在决赛圈起步时都不会出现的状况。
"我必须承认,"张女士终于开口,"你们是我见过准备最充分的申请人。"她翻看着那本厚厚的《育儿理念》,"这种将职业专长转化为育儿优势的思路...很有创意。"
她合上文件夹,露出今天的第一个微笑:"我会重新提交评估报告,并建议进入下一阶段——家庭访查。"
——
走出福利机构大门,北京深秋的阳光洒在两人肩上。王一博长长呼出一口气,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我们做到了。"肖战捏了捏他的手指。
"还没结束。"王一博望向远处的天空,"只是拿到了排位赛前排发车位。"
肖战轻笑出声:"永远用赛车比喻生活的王先生。"
"而你爱这样的我。"王一博挑眉,难得地开了个玩笑。
"是啊,我爱。"肖战坦然地承认,在阳光下眯起眼睛,"包括你为领养面试准备赛车模型的傻气。"
王一博假装恼怒地搂住他的脖子,两人在人行道上笑作一团,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但他们已经不在乎了——在通往为人父母的赛道上,外界的眼光早已不再重要。
——
家庭访查定在两周后的周末。为此,肖战和王一博开始了疯狂的准备工作。
"婴儿床的摆放角度不对。"王一博跪在儿童房的地毯上,用卷尺测量着与墙壁的距离,"最佳位置应该能同时看到门口和窗户,符合安全又舒适的原则。"
"你连这个都用上赛车工程学了?"肖战靠在门框上,手里拿着刚送到的星空投影灯。
"驾驶舱设计原理。"王一博头也不抬,"视野和安全感同样重要。"
肖战摇摇头,开始调试监控器。他们为"可能的孩子"准备的房间已经完美得像个样板间——赛车造型的小床,绘有各大洲地图的墙壁,书架上摆满了从童话到科普的各类绘本,甚至还有一个迷你赛车模拟器(王一博坚持三岁以上儿童就可以开始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你觉得...会是男孩还是女孩?"晚上,肖战靠在床头突然问道。
王一博正在研究一本《儿童心理学》,闻言抬起头:"无所谓。只要健康就好。"
"如果是女孩,你会给她买粉色小裙子吗?"
"我会教她赛车原理。"王一博一脸认真,"颜色不重要,关键是性能。"
肖战忍不住笑出声,随即被王一博扑倒在被褥间。闹腾中,一本绘本从床头柜滑落——《猜猜我有多爱你》。
王一博捡起来,犹豫了一下:"要...练习一下吗?"
于是那晚,F1两届世界冠军王一博先生,用他标志性的冷静声线,为并不存在的孩子朗读了人生第一本图画书。而肖战则偷偷录下了这段音频,设为手机闹铃——虽然第二天早上就被发现并"武力镇压"了。
家庭访查前一天,两人站在儿童房门口,审视着这个倾注了他们所有期待的空间。
"还差最后一样东西。"肖战突然说。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两个微缩版赛车头盔的钥匙扣,一个红一个蓝,分别刻着"Dad 1"和"Dad 2"。
"等孩子来了,让他/她选一个。"肖战将盒子放在小书桌上,"无论选择哪个,我们都知道——"
"——我们是一个团队。"王一博接完他的话,伸手关上了儿童房的灯。
黑暗中,他们十指相扣。领养之路或许还有很长,但此刻,两颗为爱做好准备的心正以同样的频率跳动着,如同完美调校的引擎,稳定而有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