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张阎交谈着,此刻竟生出一种错觉,仿佛自己不是在与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青年对话,而是在聆听一位满腹经纶、有着雄才大略的贤者授课。那些原本在他心中模棱两可、不甚清晰的事物,经张阎一番剖析,逐渐变得清晰明了。
这让本就有心关照张阎的李世民,心中愈发欣喜。看来老张这些年对张阎的培养卓有成效,眼前这年轻人的气度、学识与眼光,竟丝毫不输朝堂上的公卿大臣。
李世民眼中满是佩服之色,张阎见状,心里不禁美滋滋的。毕竟,侃大山不就图个让旁人信服嘛,能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才算是本事。如此一来,兴致高涨的张阎,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收都收不住。
“说到隋炀帝所推行的第三件事,那便是科举。这科举制,无论是对民间百姓,还是对皇室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举措。”
“老话说‘寒门无贵子’,又讲‘百年的皇室千年的世家’,而科举,恰恰是连接皇室与民间,打破这种固有局面的关键所在。”
“寒门学子渴望通过科举,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以此作为晋升之阶;而皇室也急需借助科举,选拔那些并非出身豪门大族、五姓七望的学子,用以抗衡日益壮大的门阀势力。”
李世民听到“百年的皇室千年的世家”这句话时,心中猛地一震,下意识地攥紧了桌下的拳头,差点就惊呼出声。不过,他略微急促的呼吸声,还是引起了一直留意他的长孙皇后的注意。长孙皇后不着痕迹地反手握住李世民的手,身体轻轻依偎过去,李世民瞬间冷静了下来。
而张阎正讲得兴起,完全没注意到这对夫妇在桌下的小动作,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为啥说隋炀帝有眼光却没手段呢?就看我之前提到的这三件事,本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却被他弄得祸国殃民,这不是眼高手低是什么?”
李世民顺着张阎的思路思考,顿时觉得茅塞顿开。没错,眼光与手段是两码事,他自认为自己的文韬武略不逊色于这位表叔隋炀帝,而且,他比隋炀帝更具耐心。
心情平复后的李世民,对张阎愈发好奇,思索片刻后,问出了一个他一直想问的问题:“那你觉得当今圣上如何?毕竟,这位可是得位不正。”
李世民说得坦然,毕竟之前天下皆知太子是李建成,他确实是通过杀兄弑弟才登上皇位的。以李世民的胸怀,他并不打算遮掩此事,只是迫切想知道,在百姓眼中,自己究竟是怎样的形象。
李世民把自己当作普通百姓来民间走访,所以谈论起自己也毫无顾忌。但张阎可不一样,他只是个平头老百姓,玄武门之变才过去没多久,这时候谈论这种话题,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弄不好就得去尝尝牢饭的滋味。
于是,张阎一脸诧异,难以置信地看着李世民,说道:“老李,你这胆子也太大了吧!你要是不想活了,先和嫂嫂去办个和离,到时候看在咱俩投缘的份上,我可以帮你照顾嫂嫂,省得你连累他人。”
李世民哭笑不得,自己这个皇帝难道真的如此可怕,私下里聊聊都会让人担心祸及家人?关键这小子才第一次见面,就惦记着照顾观音婢,还让自己办和离,该说观音婢魅力太大,还是这小子心思不纯呢?
长孙皇后也觉得有趣,一边掩嘴偷笑,一边朝李世民直眨眼,那模样仿佛在说“本宫魅力无限,本宫很骄傲”。
李世民既然已经把问题问出口了,哪能让张阎退缩回去。往小了说,这关乎自己的面子;往大了讲,这是阻塞民间言路,他李世民可是立志要成为千古一帝,绝不能做出这种事。
“小张老弟,咱们都是做生意的,就是私下里随便聊聊,又没打算造反,当今圣上就算知道了,也只会当两个小商人胡言乱语,算不得什么大事。还是说,老弟你信不过我老李?”
得,都喊上老弟了,还用上激将法了。张阎可指着老李的赏钱发家致富呢,可不敢得罪这位大客户。再说了,张阎前世在网络世界里纵横驰骋,又接受多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对皇权之类的并没有太多敬畏之心。
于是,张阎假装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了口:“那咱们就说说当今圣上。首先,你关心的得位正不正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关我屁事!”
听到张阎爆粗口,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有些惊讶。还没等他们发问,张阎就接着说道:“老李,这个问题,压根就不是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该操心的。管他得位正不正,咱们只关心陛下以后能不能轻徭薄赋,吏治能不能清正廉明,国力能不能昌盛。”
“也就因为你老李是熟人,我才说这么几句,换作别人,我才懒得理。因为不管当今圣上得位正不正,反正皇帝也轮不到咱们来当,操心这个有什么用?”
“从始皇帝到当今圣上之前,一共有54位帝王,大多数得位都很正统,可民间该骂还是骂,史书上也不见得有多少赞誉。再看看汉高祖,他可是从大秦手里硬生生抢来的帝位,不也照样千古留名。”
“所以,老李你要是问我对这事儿的看法,我还是那句话——关我屁事!”
李世民被张阎这一番直白的言论说得有些哭笑不得,什么叫关心这事儿就是想当皇帝,自己现在已经是皇帝了好不好。不过,张阎这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也给李世民提了个醒,民间百姓关心的,终究还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一日三餐、吃穿住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作为皇帝,若能给百姓想要的生活,那便是盛世明君、千古一帝,即便得位不正,老百姓也会为你歌功颂德;但若是像隋炀帝那般横征暴敛,就算得位再正,也可能被百姓推翻。
不得不说,张阎虽然用的是市井俚语,却能道出深刻的道理,实乃国之大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