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吃到此时,也接近尾声了。毕竟,当今圣上与皇后不可能整个下午都在外逗留不见踪影。
李世民对今天与张阎的交谈颇为满意。从张阎口中,他了解到,底层百姓其实并不太在意皇帝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们更关注的是皇帝能否勤政爱民,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虽然这只是张阎一人的观点,但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便认定这就是底层百姓的普遍看法,在心里暗暗点头,觉得没什么不妥。
李世民向来有个习惯,只要看到好东西,就想据为己有。这里所说的好东西,可不单单指物品,像那些有才能的文臣武将,也在他的“收集”范围内。当年,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秦琼等人,哪个不是被他想方设法招致麾下的。
此刻,看着比自己小十岁的张阎,李世民心底的“收集癖”又犯了。他暗自思量,张阎家世清白,又是根正苗红的秦王府出身,天生就像是自己人。而且,就方才的谈话来看,张阎对政务见解独到,眼光高屋建瓴,对世事洞若观火。这样年纪轻轻、出身合适又极具能力的人,不仅能在当下辅佐自己,假以时日,待自己年迈,李承乾继位,张阎妥妥的就是宰相的不二人选啊。
想到这儿,李世民脸上浮现出亲切的笑容,看着张阎问道:“老弟,想当官不?要不老哥我找人给你推荐推荐?”
张阎满脸狐疑地看着李世民,心说这老李莫不是喝酒喝糊涂了吧?你要是真有那门路,怎么不先安排自家子弟?再说了,眼下自己的外挂还没完全到账,写的那手字简直像鸡爪子乱抓,要是这会儿被推荐上去,估计也只能当个跑腿打杂的小官,每天干些写写算算的活儿。那可不行,上班第一天就得露馅。
张阎心里盘算着,还是得先练练字,等外挂完全开启,再想办法立个大功劳,最好一开始就能当个五品以上穿绯袍的官。看看那些五品以下官员穿的绿色官服,越看越觉得寒酸。
想通了这些,张阎没好气地回答道:“老李,你就别瞎操心了。你认识的那些官员,估计也就是衙门里的小吏,我去了恐怕只能跑腿,等熬到胡子都白了也难有出头之日。我的事儿你就别管了,我心里有数,先读读书、练练字,等我立下个大功劳,再想办法弄身绯袍穿穿。”
李世民听了,真是哭笑不得,敢情自己好心被当成驴肝肺,还被人嫌弃了?
一旁的长孙皇后更是笑得不行,自家丈夫,这大唐的皇帝陛下,居然被人嫌弃关系不够硬,只能安排个跑腿的差事。这事儿她可得记着,以后能笑话李世民好一阵子呢,想到这儿,她笑得肚子都疼了。
李世民一边搀扶着笑得浑身发软、直往下滑的长孙皇后,一边哭笑不得地看着张阎说:“老弟,我是真认识几个大官,你怎么就不相信呢?”
张阎简直无语了,心想哪有这种好事,难道自己天赋异禀,就有人哭着喊着要给自己走关系推荐当官?这也太扯了,写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吧!要知道,推荐信可不是简单写个介绍信就行的,推荐人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也就是说,你推荐的人将来要是出了问题,你自己也脱不了干系,由此可见推荐信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在朝堂上已经混到穿绯袍甚至紫袍的大佬们,就连自家家族的子侄,他们都不会轻易给推荐信。
这老李才跟自己认识几天啊,就说能让那些大佬给自己写推荐信?算了,体谅一下吧,毕竟老李今天带着夫人出来,在夫人面前肯定想吹吹牛、撑撑面子,这也能理解。
于是,张阎像哄小孩似的对李世民说道:“好好好,是我错怪你了,知道你面子大。不过推荐信这事儿暂时就不麻烦你了,我还得历练历练。以后我要是真想入朝为官,一定求你帮忙,好吧?别生气啦!”
长孙皇后这下更是笑得不行了,她发现张阎跟自己丈夫说话的语气,就跟自己哄李承乾的时候一模一样,这不就是把皇帝当小孩哄嘛!哈哈哈哈,自家丈夫,这天下共主,居然被人当成小孩哄了,这笑话她能乐一年!
李世民这会儿脸色黑得像锅底,但又无可奈何。他总不能拍着桌子跟张阎摊牌说自己就是皇帝吧!倒不是皇帝身份见不得人,而是他不想破坏现在这种轻松自在的谈话氛围。
已经很多年了,没人敢在他面前如此无拘无束地说话。哪怕是长孙皇后,也只有在偶尔的时候,才会露出小女儿的娇态,跟他逗逗趣。除了皇后,其他人在他面前,哪怕表面上大大咧咧,实际上都谨小慎微。就像程咬金,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心眼比谁都多,这么多年,从未有过逾矩失礼之举,在李世民面前,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
要是张阎知道了他的身份,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像现在这样,与皇帝、皇后同桌吃饭聊天。就算张阎真有那胆子,旁边的内侍和禁卫也不会放过他。
所以,为了以后还能有个轻松吃饭聊天的地方,李世民决定暂时不暴露身份。至于张阎当官的事儿,那就从长计议吧,总有办法将这样的人才收入麾下。
想到这儿,李世民也不再多说,扶着还在捂着肚子偷笑的长孙皇后,随手扔下三吊钱,便匆匆离去,走得那叫一个干脆,连告别的话都顾不上说了。
张阎无奈地耸耸肩,自己的本事还没修炼到家,暂时只能先在这小店里蛰伏。等外挂完全到账,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到时候一定要找个厉害的推荐人,然后到老李这个只会在老婆面前吹牛的家伙面前好好显摆显摆。